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雪薇/文 马俊杰/图
福建石刻文物约有10万处之多,为对石刻文物进行数字化抢救性保护,由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牵头建设的“天涯共此‘石’”福建省石刻文物保护开发全信息解决方案,对漫灭的、损毁的石碑石刻进行干扰信息剔除、算法拟合等数字化修复,通过让专家“看得见”、让公众“看得懂”、让数据“用得好”等数字化建设手段,实现石刻文物的数字焕活,成为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增长“窗口”。据悉,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文旅赛道复赛结果近日出炉,这个项目成果入围决赛。
冶山“山阴亭”题刻
统筹石刻文物数据,讲好历史故事
据了解,专家“看得见”,指的是通过文物数据要素采集,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文物极限高清修复模型,还原人眼无法识别的信息,推进旧有模式下所无法实现的科研突破。
让公众“看得懂”,是基于文字、图像、3D模型等海量文物数据,通过古代汉语释文AI直译工具、数字渲染等数字孪生技术,讲好历史故事,实现石刻文物的易赏易懂,让文化价值弘扬开来。
数据“用得好”,是通过数据共享和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让多行业生态协同共进,实现文旅产业共荣发展。这一项目旨在建设福建省金石数字版本工程,借助新方法、新技术,有组织、有系统地实现数字化调查保护整理,建立从“数字采集”“数字修复”“数字演绎”到“公众传播”的数字化保护标准。据悉,该项目目前已对省内10000多段石碑石刻进行了信息采集与获取,对一批风化破损、旧有模式下认为已无法识别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进行了数字修复,推动了学术研究质的突破。
乌山李阳冰石刻
文保数字化,展现文旅创新新成果
据悉,此次入围决赛的项目亮点纷呈,涵盖智慧旅游、元宇宙场景、数字化文物保护、AI互动体验等,众多参赛项目针对文旅行业现实需求,聚焦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智慧旅游应用场景及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展示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强、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解决方案、技术产品或服务,充分展示了数字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多元化应用。而“天涯共此‘石’——福建石刻文物全信息解决方案”凭借其在石刻文物数字化保护建设方面的独特亮点,从全国数字文旅赛道的364件参赛作品中,经过初赛复赛的激烈比拼,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决赛,将于4月20日在福建龙岩举行的决赛中展开最终角逐。
泉州九日山摩崖石刻
作为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的十一个赛道之一,数字文旅赛道由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组委会主办,福建省数据管理局、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龙岩市人民政府承办,众多参赛队伍将在其中碰撞“数智”火花,带来文旅融合创新的最新成果。
编辑:肖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