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见习记者 吴诗榕
“我知道什么时间比赛,也知道哪里能看,但我不敢看……”11日,福建队小将19岁的魏婷娜以总成绩223公斤实现逆转,摘得金牌。而当魏婷娜实现逆转、锁定金牌时,她的母亲王菊英却因紧张不敢观看直播。昨日,记者联系到魏婷娜的父亲魏祖敬和母亲王菊英,听他们讲述女儿在举重之路上的成长故事。
魏婷娜(右三)逆转摘金(新华社/图)
母亲的牵挂:不敢看比赛,心疼
“我一般都不敢看她比赛。”王菊英坦言,虽然对女儿魏婷娜的比赛时间记得清清楚楚,但她最终选择了“逃避”。“虽然知道有直播,但我就是不敢看,很心疼,万一有什么情况……”这份牵挂,在比赛结束两小时后,才化为安心的喜悦——她收到了教练发来的捷报。
这份“不敢看”的背后,是一位母亲最深沉的疼爱。“我一开始是不愿意的。”王菊英坦言,举重项目训练艰苦,她心疼女儿。然而,母亲的担忧没能拗过女儿的天赋与热爱。“她自己也喜欢,所以坚持下来了。”
才上四年级的魏婷娜离开了家,被送往体育学校开始了边读书边训练的生涯。从此,聚少离多成了这个家庭的常态。“很想她的时候,就打个视频电话。”王菊英说,她平时甚至不敢多问训练的细节,“我不会问她举多少公斤,只是告诉她,训练很累就回来。”
父亲的梦想:她完成了我的体育梦
“她把我未完成的梦想完成了。”说起女儿魏婷娜,魏爸爸的言语间满是欣慰。他年轻时曾热衷跳高与武术,却因条件所限未能延续体育之路,而这份未完成的理想,却在女儿身上得以延续。
“她从小就好动,喜欢跑跳,协调性也好。”魏爸爸回忆,女儿的运动天赋早在童年就已显现。魏婷娜在周宁县咸村中心小学读四年级时被体育老师选中,从此踏上体育之路。“一开始练的是田径。”他说,“一年后,教练觉得她更适合举重这个项目,就转项了。”
魏爸爸笑着补充:“可能体育爱好能遗传吧。”
然而举重之路并非坦途。魏爸爸的语气里难掩心疼,“肩膀、手都受过伤,最严重的一次试举100公斤时没顶住,手当场就扭伤了。”
当被问及女儿的性格时,魏爸爸的语气充满了骄傲:“她性格开朗,不怕苦。她妈妈问她累不累,她总是说不累。”正是这份坚韧,支撑着魏婷娜走过了七年的训练生涯。
未来的期许:“希望她平安、健康”
即便女儿已在赛场崭露头角,母亲的牵挂却从未减少。当记者向王菊英描述魏婷娜最后一举时加重9公斤、以全场最高的125公斤实现“极限逆转”的过程时,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听到这个消息,当然是高兴,”她缓缓说道,“但也会害怕……”
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如今的全心支持,王菊英说,“虽然还是心疼,但她愿意做,我就支持她。”谈话间,记者感受到这位母亲的语气里满是骄傲,“她很优秀嘞,能吃苦。”
与母亲细腻的情感表达相呼应,父亲魏祖敬在夺冠时刻依然保持着质朴的平常心。“别人都夸我们女儿特别厉害,但我们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我们知道这是她努力换来的。”当问及对于女儿的未来有什么期许时,这位冠军父母亲的愿望简单而质朴,“我们就希望女儿平安、健康。”
编辑:林威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