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闽 > 新闻详情

总书记重访漳州澳角,和他们说了这些……

2024-10-18 来源:海峡都市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曾炳光 陈青松


“习近平总书记又来我们村了!”这两天,这句话成了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村民社交的热门词汇,满满的自豪,由衷的激动,溢于言表。


10月15日下午,天蓝海碧,秋风习习,澳角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0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经来过这里,时隔23年,他重访澳角。人群中,村民们再次见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倍感亲切,纷纷向总书记热情问好。


一路步行考察,总书记看到澳角向海图强的乡村蝶变,很欣慰。临行前,村民们簇拥着总书记,依依不舍,不少村民高声邀约:“欢迎总书记再来澳角!”


随后,总书记来到谷文昌纪念馆和东山关帝文化产业园考察调研,了解当地传承红色基因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


总书记再来东山,与普通群众亲密接触,留下了不少动人的瞬间。总书记和大家说了什么?在不同场合都做了啥?跟随海都记者,一起了解。


澳角村


总书记夸澳角生态好风光美

叮嘱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讲述人:林华忠 澳角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林华忠


“总书记就是从这里下车,一路步行考察,夸我们澳角生态好,风光美。”10月17日下午4时许,位于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的兴海大道,秋风习习,阳光融融,海浪逐滩,远处虎屿、龙域盘踞海面,不时有游客驻足拍照。


正在接受海都记者采访的澳角村党委书记林华忠一下就被游客认出:“你不就是给总书记讲解的村书记吗?”林华忠微笑着跟游客们打招呼,欢迎他们在澳角多住几天,好好感受澳角美丽的滨海风光,品味澳角地道的生猛海鲜。


说起给总书记讲解的经历,林华忠仍感激动。兴海大道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澳角村考察的第一站,大道一侧是一派旖旎风光的澳角湾,另一侧是林立的特色滨海民宿。“总书记一边走,一边看,询问了澳角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业发展等情况,问得很仔细。”林华忠说,他向总书记汇报:澳角全村918户,4103人,2023年全村五大产业的社会总产值是15.5个亿,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8万元。“他听到5.8万元,说这也是很高了,很好。”


林华忠指着身后的一栋栋精美的小洋房向总书记介绍,以前这里都是村民住房,现在大部分都改成了民宿,“来澳角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渔民也赚到了旅游的钱,吃上了旅游的饭,总书记听了很高兴。”


离开兴海大道,总书记来到了澳角渔港码头,详细了解海鲜干货和渔获产品交易情况。“总书记对大家说,自己很早就来过澳角村,觉得这里很有发展潜力,这20多年来变化非常大。”总书记叮嘱,乡村振兴要靠产业,澳角有资源优势,一定要充分发挥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游客在澳角村


“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跟总书记握手,

总书记说很回味吃过的东山海鲜”


讲述人:沈青梅 许亚雪 澳角村村民


沈青梅


沈青梅还沉浸在兴奋中,手中忙着给客户打包准备邮寄的小黄鱼,嘴巴一直咧着,难掩激动。她在澳角村经营着一个渔排,由于丈夫经常出海,她也兼职做电商,常常到澳角的渔港码头海产品交易市场进货、卖货。当天总书记到交易市场调研的时候,她刚好在出摊,她清楚记得总书记讲话时,开口就夸澳角村的房子美,风景不错,发展得很好,最后还祝愿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前隔着屏幕感觉很陌生,但是看到他就感觉很亲切,像跟我们的父辈聊天一样。”沈青梅说自己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跟总书记握手。“当时想握,但是忍住了。”不过在总书记要离开的时候,她还是大胆喊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就喊,欢迎你再来东山吃海鲜,打从心里喊的。”


当时站在沈青梅旁边的是许亚雪,沈青梅都用闽南话叫她“阿姐”,阿姐的儿子也在做电商,所以她也经常来出摊,总书记上前特意询问她,身上的围兜是干什么用的,“我们说我们在卖海鲜”,总书记关切询问现在的女性不用出海吗,“我说新时代,现在都在做生意了”。总书记听了一直夸不错,还说很回味在东山吃过的海鲜。


许亚雪(右)


总书记用闽南语叫鱼名

回忆了一条金鲳鱼故事


讲述人:沈志辉 澳角村电商带头人


沈志辉


总书记来到澳角渔港码头调研时,沈志辉的摊位就在海产品交易市场3号帐篷的第2个摊位,摆满了这两天刚上岸的海鲜。“足足有30筐,品类很丰富,像梭子鱼、午鱼、金鲳鱼、白鳗鱼、巴浪鱼、带鱼都有。”


当看到总书记熟悉的身影一步步走近自己的摊位时,沈志辉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终于看到总书记,心情真的很澎湃!”


沈志辉说,总书记看得很仔细,指着一筐鱼询问他“这是什么鱼”,得知是午鱼,总书记笑着对周围的人说,“这个午鱼在福建有一个闽南语的叫法,‘一午二红鲨’。”听到总书记用闽南语说出这句俗语,沈志辉感觉非常不可思议,“我当时愣了一下,哇,真的很厉害哦!总书记居然会讲这句地道的闽南语‘一午二红鲨,三鲳四马鲛’!”总书记又问了午鱼怎么吃,沈志辉说午鱼在东山一般用来清蒸,营养很丰富。


来到金鲳鱼的筐前,总书记立马认了出来,并饶有兴致地回忆起一个小故事。当年,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的时候,有次半夜出门找老朋友,朋友专门煮了一条金鲳鱼给他吃,“在北方是十个人吃一条鱼,在南方是一个人吃一条鱼,你们福建的海产品多丰富啊!”


总书记又问这些鱼要销售到哪里,作为澳角村的电商带头人,沈志辉很骄傲地说:“我们这边线下有本地鱼贩收购,线上还有电商配送到全国各地。”


澳角村


总书记进展馆仔细看每一幅画面

谷文昌事迹已经走进普通百姓家庭


讲述人:张冬玲 谷文昌纪念馆馆长


张冬玲(左)


1950到1964年间,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根治风沙,改变了东山生态环境。在谷文昌纪念馆内,设有八大展室和音像室等,整体布局由“序厅、饱经苦难的昔日东山、坚定不移的信念追求、为民担当的公仆情怀、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清正廉洁的从政品格、精神永驻的绿色丰碑、今日东山”八个部分构成。


馆长张冬玲告诉海都记者,总书记在“坚定不移的信念追求”等几个展室驻足良久,一幅画面一幅画面看,很仔细,对最后的成果展示很满意。从展馆出来后,总书记跟谷文昌干部学院的师生进行交流,强调大家要学习谷文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民情怀,号召基层党员干部都应该向谷文昌学习,见贤思齐,学做谷文昌式的干部。


张冬玲介绍,纪念馆的参访人数逐年递增,2023年纪念馆的参访量达到了15万人次,今年截至9月份,已有13万人次,参观者中学生和党员占比达到70%。“现在周末的散客很多,一般都是父母带着孩子举家来的,说明我们的谷文昌先进事迹走入了普通百姓家庭,对传承意义重大。”张冬玲说,最让她感动的是今年6月,广东的一位坐轮椅的残疾人看了谷文昌的电视剧,几经周折到纪念馆来参访,“走的时候他告诉我,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代表!”



编辑:陈佳卉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