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闽 > 新闻详情

南平延平:点亮“微心愿” “卫生死角”理一理

2024-09-20 来源:智慧海都

N海都记者 温柳婷 通讯员 李韧筠 胡莉梅


近日,在南平市延平区水南街道后厂社区的盛世御品小区路口,居民李秀兰惊喜发现原来污水横流、蚊虫乱飞的卫生死角,竟然脱胎换骨成了崭新的垃圾分类亭,让整个小区的“颜值”都得到了大提升。


改造前


“以前这里臭气熏天,大家经过的时候都恨不得绕着走,现在这边新修了垃圾分类亭,也设立了宣传栏,环境面貌真的有了很大改观。”李秀兰高兴说道。因为卫生死角位于小区出入口,来往的人流量大,导致长期无人管理,垃圾随手乱丢乱放严重,蚊蝇滋生,加上周围违规停车、占用消防通道等现象屡禁不绝,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区形象。


改造后


后厂社区在接到小区居民“微心愿”反馈后,立即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热心居民和物业,经多方商议,制定了详细的人居环境整治计划。“我们结合‘吃茶话事’和日常走访,对小区情况进行了一次大摸底,最后制定了的一套疏堵结合、防治并重的整治方案。”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后厂社区是城乡结合地区,老旧小区较多,人员构成复杂,为了彻底根治环境乱象,社区居委会综合各方意见,以此次“微心愿”为契机,在对部分尘土路进行杂物清理与水泥硬化的同时,又增设了安全护栏、垃圾分类亭、充电桩等利民惠民设施,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这些在老旧小区免费新增的智能充电插口使用手机扫码即可缴费充电,出现问题时,充电桩还会自动断电并发送安全提示,比大家私自牵线安全多了。”金地小区小区露天停车场新增68个智能充电桩,物业经理周春英欣喜道。安全护栏进一步规范停车秩序,保证了“生命通道”的畅通,垃圾分类亭则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了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而充电桩的增设更是有效杜绝了业主私自拉线、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的发生,虽然只是一些“微工程”、“微更新”,但却收获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延平区紧扣民生需求,聚焦党建赋能,通过“微心愿”“微工程”等形式,联合市区两级相关部门,统筹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激活基层治理活力。截至目前,全区已借助“微治理”实现群众“微心愿”1300余件,通过将最直接、最现实、最急切的“关键小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持续提升民生治理能力,增进民生福祉,让“微幸福”触手可及、无“微”不至。



编辑:丁小燕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