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闽 > 新闻详情

霞浦海带苗:从“边角料”到“餐桌新宠”的逆袭之路

2025-03-11 来源:海峡都市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余盈吟


在福建霞浦三沙湾海域,开春的暖阳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一艘满载着希望的采收船缓缓驶来。养殖户吴国兵站在船头,手中紧紧握着一把海带苗,兴奋地说道:“我们这一趟收割了5吨鲜海带苗,为这个收获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谁能想到,如今备受青睐的海带苗,曾经只是无人问津的边角料。在这片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的海域,海带苗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华丽转身”?霞浦企业又如何在这片蓝海市场中崭露头角?记者深入霞浦,探寻其中的奥秘。



海带苗养殖户


突破困境

开启科学养殖之路


霞浦拥有2.8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10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265万亩浅海滩涂以及442个岛屿,是发展海洋渔业的“风水宝地”。霞浦的海带产业历史悠久,据吴国兵回忆,过去海带苗的主要用途是培育大海带,分苗后剩余的部分往往被当作鲍鱼的饲料,或者直接被丢弃。一次偶然,有同行将海带苗烫煮后食用,意外发现其口感鲜嫩爽口,从此开启了海带苗的商业新征程。


2019年,海带冬苗培育技术的问世,打破了苗种供应的瓶颈,众多渔民看到了新的商机,纷纷投身海带苗养殖行业,吴国兵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初期的养殖之路充满了坎坷。“我们先进行了较为粗放的摸索,养殖规格不一,管理也不太规范,采收全凭人工、效率低下,当时的销量并不好。”吴国兵无奈地回忆道。缺乏统一标准和科学管理,使得海带苗的品质和产量都难以得到保障,市场认可度也较低。


转机出现在2020年,吴国兵与福建省森华实业有限公司展开了合作。森华作为当地率先发掘海带苗食用价值并推向市场的先锋企业,为养殖户提供了从苗种供应、技术培训到销售渠道的一站式服务。森华联合创始人林统楚介绍:“从种苗下海到采收完成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我们每日安排专人巡逻养殖海域,实时监测记录海带苗的生长状况,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对水温、天气、间距、密度等苗种培育关键环节的精准把控。”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不仅提高了海带苗的品质和产量,也让养殖户们摆脱了对市场波动的担忧,收入更加稳定。


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宁德综合试验站站长金振辉表示:“研发新苗种的出发点在于市场需求。”目前,试验站正与森华联合培育一款新品种,该品种不仅具备更强的抗恶劣天气能力,在宽度与厚度方面也进行了优化,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海带苗的需求。如试验成功,将于今年11月进行示范推广,双方还将共同推进区域公共品牌与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霞浦海带苗的市场竞争力。

意外邂逅

开拓广阔市场


历经5年的发展,森华在海带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养殖规模从最初的几百亩跃升至如今的3000亩,约占霞浦全县养殖面积的1/2;年产值接近2亿元,较起步之年增长了10倍。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不仅是前端研发生产的不断完善,更离不开品牌培育与市场开拓的努力。


半天妖餐饮集团是森华的主要客户之一,双方的合作充满了戏剧性。2022年3月,在一次食材博览会上,半天妖联合创始人刘阳贵发现海带苗品类的摊位只有森华一家,经过多维度的考察,他对产品给予了高度认可。而对于森华来说,这次合作同样出乎意料,此前,森华主要聚焦于火锅赛道,没想到一家以烤鱼为主的餐饮企业会主动抛来橄榄枝。这次“邂逅”促成了双方的深度合作,2022年9月至12月,半天妖从森华采购了44吨海带苗,次年采购量即增至近200吨。


在霞浦县海洋渔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叶启旺看来,森华与半天妖的合作,构建了以三产带动一产的采销模式,有力地推动了霞浦海带苗产业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通过餐饮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渠道,霞浦海带苗得以迅速走进千家万户,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在森华公司发展壮大的历程中,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对种苗培育、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了资金扶持,还通过“清海行动”等举措,优化了海域环境,为海带苗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条件。2024年,霞浦海带苗养殖规模达到40万片,产量逾10万吨,成为撬动农户增收的新兴支点,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统楚透露,今年森华还将布局电商赛道与出海业务,希望将海带苗这一契合大健康消费导向的霞浦地标美食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来自霞浦的海洋馈赠。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