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梦宁 综合整理
2月21日,杭州2023年首批集中供地正式出让,成交13宗涉宅用地,其中8宗触顶摇号,2宗溢价成交,3宗底价成交,出让金额达182.23亿元,平均溢价率约9.3%。值得一提的是,萧山城区市北地块还未开拍报价已封顶,参与摇号企业多达60家,创下杭州单一地块参拍房企数量新高。
84城卖地金额超268亿
事实上,开年以来,多个重点城市土地市场有所回温。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月22日,84个城市完成住宅用地出让,共计成交272宗,总出让金额为268.7亿元,平均溢价率5.28%。
“开年至今,已有20个城市平均成交溢价率超过5%,其中11个城市平均成交溢价率超过10%。从溢价率上看,部分城市土拍市场有所回温,包括秦皇岛、安阳、湖州等三、四线城市。”
中指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表示,此外,北京、宁波、杭州、苏州等城市年初土拍表现同样亮眼,北京出让6宗地块中有3宗触顶进入竞现房销售面积阶段。苏州工业园地块获30多家企业摇号竞争,宁波成交的3宗地块中有2宗触顶。
开发商补货意愿回升
同时,近期民企开始重回土地市场。在杭州土拍中,民营房企拿走超半数地块。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民营房企的拿地能力正在恢复,市场信心也在复苏。
去年以来,房地产利好政策频繁落地,减轻了房企资金压力,市场预期逐步改善,销售端表现良好。
随着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民营房企拿地积极性逐步提升。民营房企积极补货的背后是市场预期向好以及资金链逐步改善。此外,一季度向来是房企投资的窗口期,若在手资金较为充足,一般会积极补货以做好项目储备。
不过,能级低的城市土地市场仍有待进一步回暖。一是人口外溢导致房地产市场需求降低;二是购房人群信心需逐步恢复;三是有大量库存的城市需要时间消化。整体来看,今年土地市场会继续分化。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