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州 > 新闻详情

福州多名老人受骗推销投资理财,法院审理:被告公司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将按比例退赔

2025-10-10 来源:海峡都市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郭思琪


近日,70多岁的福州市民林大爷反映自己十几年前在“北京恒远鑫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陆续存入15万元,截至2018年,取出10万元,剩余5万元未取出。然而,2018年,该公司办公场所突然被搬空,林大爷报案后发现有数十人同样被骗,截至目前,他5万元的款项仍未退回。记者了解到,2023年年初,鼓楼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该公司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退出的违法所得、冻结的被告人银行账户内款项用于按比例退赔集资参与人。


想多赚点 却被骗了养老钱


“公司那么大,还经常带我们一起包饺子、做活动,没想到是骗人的。”林大爷回想起当初的受骗经历很是后悔,十多年前,他偶然路过“北京恒远鑫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下称“北京鑫达福州分公司”),一名业务员向他推销起公司的理财产品,声称投资的利率比银行高,起缴金额5万元,存满一年后可以取出。于是,想多赚点养老钱的林大爷参与了投资,一共投入15万元。


最初几年,林大爷称自己确实都收到了一定的收益,家中有事需要用钱也能顺利取出此前缴纳的本金,于是对该公司越发信任。怎料,2018年左右,林大爷再次前往该公司想要投资,却发现办公区域突然被搬空。“报警之后,我才发现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的老人受骗。”林大爷说,自己因提前取回款项,目前仅剩5万元还未拿回,可有的人被骗了近百万。


记者查询发现,林大爷所说公司曾位于鼓楼区五四路3号三盛国际中心15层01~08单元,属于社会经济咨询行业,经营范围包含:受隶属企业委托从事相关经营业务,已于今年6月因经营异常被吊销。其总公司为北京恒远鑫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其下属还有近40家位于广州、青岛、哈尔滨等地的分公司,多数显示为注销或吊销。记者在中国公开裁判文书网看到,2019年至2022年间,部分地区法院裁判文书显示,北京恒远鑫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多家分公司因涉嫌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侦查。


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林大爷说,2023年1月,鼓楼区人民法院已对此公开宣判。记者从该院公众号获悉,法院审理认为:北京恒远鑫达科技集团公司以北京恒远鑫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名义,在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不具备吸收公众存款资质情况下,先后在北京、福州各地设立经营点,以投资公司理财产品名义广为宣传,以高额返息(年化收益率为5%~17%)为诱饵,向社会不特定人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截至2019年11月案发,恒远鑫达福州分公司向2000余名不特定社会对象非法吸收存款共计人民币8亿余元。已报案的集资参与人700人,投资金额计人民币2亿余元,共收回金额计人民币2000余万元。


此外,被告人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伙同同案人共同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均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故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六年至一年两个月不等,并处罚金;被告人退出的违法所得、冻结的被告人银行账户内款项用于按比例退赔集资参与人,冻结的被告人名下房产依法处置后所得钱款中属于个人财产部分用于被告人按比例返还集资参与人,不足部分责令被告人与恒远鑫达北京信息咨询公司及同案犯共同退赔。


既然已经判决,为何林大爷还未收到退款?记者咨询知情人士了解到,法院判决退赔是分批次办理的,且是按比例返还。目前尚未传来北京总公司方面的判决消息,若能冻结更多资产,有望用于退赔给全国各地集资参与人。


法官提醒:近年来,非法集资形式花样翻新、手段隐蔽、欺骗性强、危害性大,不法分子往往以“高利回报”为诱饵,引诱公众参与,骗取公众钱财。大家应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在投资过程中要提高防范意识,依法从正规渠道投资,量力而行适度投资。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向司法机关举报。


编辑:肖辛怡

审核:林洪涛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推荐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