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见习记者 王凯诺 通讯员 胡丽丽
“如果未取得证书,我们收取的费用全部退还!”考证热潮下,“不过包退”成了不少机构的招牌承诺,可当学员真的没通过考试想退费,却遭遇各种难题,这样的承诺是否真的有效?近日,福州鼓楼法院审结一起服务合同纠纷,判决培训机构全额退还学员11000元费用。
2023年10月,黄某与福建某信息咨询公司签订咨询服务协议,约定由福建某信息咨询公司为黄某提供考前培训、考情咨询等服务,若黄某在服务期内未取得消防设施操作员资格证书,该咨询公司应将收取的咨询服务费全部退还。黄某为此支付服务费用11000元。其间,黄某按照该咨询公司安排,分别于2024年5月、2024年7月参加消防设施操作员考试,结果均未能通过。合同到期后,黄某申请退费,却发现该咨询公司已经关门,通过电话、微信等均联系不上,于是诉至鼓楼法院,要求该咨询公司退还服务费、两次考试花费的车费及住宿费。
鼓楼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签订服务合同,均应依约履行。黄某已经按约支付服务费用,但两次考试均未通过,根据双方签订的咨询服务协议的约定,咨询公司应将收取的服务费用全部退还。关于车费、住宿费的主张,黄某未提交证据证明,法院不予支持。最终,法院判决福建某信息咨询公司退还黄某服务费11000元,驳回黄某其他诉讼请求。
法官提醒,部分教育机构打着“包过”“快速拿证”等宣传语,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而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等,必须严格遵照官方设定的标准与流程,绝无“花钱买证”“考试包过”等所谓捷径可言。教育培训机构应当遵守诚信原则,不钻合同漏洞、不玩文字游戏,将重心放在提升课程质量与优化教学服务上。同时,各位考生在报名培训机构之前要注意审查机构的相应资质等相关信息。
编辑:李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