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雪薇 林雅璇 文/图
1月11日,智慧海都报道了福州一市民家中有本无人会用的清代方言字典,经查证了解,确认系福州方言韵书《加订美全八音》(点击回顾)。在海都记者的协调下,目前,该韵书持有人将其捐赠至福建省档案馆,已进入鉴定入藏流程,将获专业保存。未来市民将有机会在省档案馆中一睹其真容。
那么,除了《加订美全八音》,福州还有哪些方言字典?它们对于现在学习与使用福州话的朋友们又能起到哪些帮助?海都记者访问了闽语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榕城老师,来聊聊字典中的福州方言传承。
古老韵书
在方言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
“对于专业的福州方言研究者来说,《加订美全八音》与更早的《戚林八音》都是重要的学术资料。”谈起福州方言,榕城首先谈起的,便是《加订美全八音》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李如龙教授等编订的《戚林八音校注》。
《加订美全八音》《戚林八音校注》是学界重要的福州方言研究资料
《戚林八音》是《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与《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二部韵书的合订本。前书大约成于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入闽抗倭之后,可能由戚继光下属即著名福州学者陈第或福州民间文人假托戚继光所编;后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可能为康熙年间进士林碧山或福州民间文人所编。二书由福州人晋安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合订为《戚林八音》,根据福州话韵母及反切法(一种传统注音方法,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再结合声调)进行编写,是记载福州方言语音系统并诠释方言词义的重要古书。
李如龙教授等对这部韵书加以校注,并加入“凡例”“本字、俗字、借音字、借义字、借形字辨析”“文白异读表”等注释内容,让《戚林八音》更便于研究者们的使用。
而《加订美全八音》则由清代古田籍人士钟德明组织福州格致中学和文山书院等学校的师生在《戚林八音》的基础上,加入了罗马音的拼读方式,便利人们的使用。光绪丙午岁镌版《加订美全八音》影印本,在不少当代研究者的手中广为流传。
多种当代字词典
便利方言学习路
榕城表示,对于没有语言学基础的普通学习者而言,这些古老韵书的用法显得太过深奥。当下市面上有二十多种福州话字典、词典,不少根据现代人的拼音使用习惯进行编写,十分便于使用。
除了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历时7年编纂的《现代福州八音字典》,王可铨编著的《福州方言字典》与赵麟斌主编的《福州话实用字典》也颇受方言爱好者的欢迎。
王可铨编著的《福州方言字典》与赵麟斌主编的《福州话实用字典》
此版《福州方言字典》的扉页上介绍道:“学福州话,在汉语拼音的基础上,首先要学会福州话的七个声调,接着就要学会福州话与普通话不同的一个声母和十五个韵母,然后通过福州方言字典就可以自学福州话八千多字,一万多音,基本上够用了。”学者们将精心总结的语言学习方法融入字典编撰中,读来令爱好者们十分心动。
榕城说:“这些字典收录的字很多,同时它有拼音,也有国际音标,可以使用我们习惯的汉语拼音方法进行查阅。”
便于查阅和记忆词汇的词典也是方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好伙伴。由李如龙、梁玉璋、邹光椿、陈泽平联合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福州方言词典》受到学习者的喜爱。该书基于李如龙教授的《福州方言语音系统及拼音方案》编撰,有更加贴近福州方言原本发音的严谨性。而另一本李荣主编、冯爱珍编写的《福州方言词典》属于《现代汉语方言词典》分卷,有着更广的收词量,也适合学习者搭配使用。
《福州方言词典》十分实用
“但实际上,福州的方言是很‘活’的,不少当代字词典的发音还是不免受到普通话影响。”榕城提醒,判别存有疑义的发音,最终还是要回到传统的韵书之中去找寻。这也是古老的《戚林八音》与《加订美全八音》在当代福州方言研究中依旧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传承方言
走进生活中的老福州
体验福州话、听懂福州话,进而学会福州话,是了解闽都文化的重要路径。但人们不一定意识到的是,大街小巷都能听到的福州话,其实依然在面临失传的风险。普通话的广泛普及,让福州方言的日常使用者逐渐高龄。如何正确处理普通话推广与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之间的关系,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之一。
方言传承与普通话推广两者是否相悖?榕城表示,许多人只把方言当作一种普通的交流工具来对待,特别是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家长担心方言会影响孩子讲普通话。“事实上,掌握了方言的孩子同样可以说好普通话,两者并非对立关系,只要营造恰当的语言环境,孩子们学习双语、三语都没问题。”
2008年,福州话已被列入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在2019年,福州方言八音成为新增八项省级非遗项目之一。福州话让更多人知道,传承与保护也吸引了更多人的参与。
2020年8月,福州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传承福州方言的通知,提出要从课程设置、校本教材、兴趣小组、专家指导家校合作等方面着手,同时注重发挥方言传承学校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全方位推动福州方言在学校的传承。为此,榕城以为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实验小学编写校本教材《小学生福州方言课程》为基础,辐射到全市首批32所福州方言传承示范校,把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用语,特别是典型对话内容融入各个章节,易于学生理解。
榕城编写的校本教材《小学生福州方言课程》
让福州话走进校园,只是方言传承的其中一部分。“首先要通过学术引领的方式,将方言文献留存下来。”榕城指出,如今已有更多学者加入到福州话文献撰写和方言研究中,如2015年闽江学院成立福建省第一个方言研究所、2020年闽侯成立福州方言文化研究学会。值得注意的是,福州青年一代以新形式参与其中,如福州话输入法电子词典“榕典”的编写对于年轻人学习福州话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近年来,不论是官方组织机构,还是民间艺文团体,都在以更新潮、更多元的方式,传承并活化这门活色生香的闽地方言。“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如福州话歌曲、舞台剧、沉浸式方言创意展览等。”榕城认为,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传播思维,借助微信、微博、播客等新媒体,运用互动式、多对多的传播方式,让同方言者跨空间构建稳定的语境成为可能。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在排演福州方言舞台剧《穿越扛斋》
福州话初学者如何“入门”?榕城说,除了用好字典、词典,不要忘记语言离不开生活,想学好福州话就要“多记、多说”,走进福州的大街小巷、走近生活中的老福州人。
编辑:潘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