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州 > 新闻详情

血战江阴!至暗时刻,他撑起了中国近代海军

2025-08-14 来源:海峡都市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雪薇 实习生 丁岚/文 毛朝青/图


七月中旬,闽江学院“船政星火研行”实践队的同学们走进福州胪雷村,探访海军名将陈绍宽故居,深入体悟先辈的家国情怀和强国梦想。这座中西合璧的三进合院静立在福州火车南站旁,海蓝色外墙映着天光,马鞍式封火墙上的洞眼像军舰观察窗,处处藏着主人“海权强国”的理想。八十余年前,正是这位民国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在江阴布下防线,率舰迎敌,于至暗时刻,他撑起了中国近代海军。

陈家后人在祠堂回忆陈绍宽


作为闽籍海军名将,陈绍宽不仅以海军事业书写家国担当,更以朴实无华的方式反哺桑梓,近日,记者多方走访,深入体悟陈绍宽的家国情怀和强国梦想。


退隐“舰舱”:一生难舍“海军蓝”


胪雷村党委副书记陈春强介绍,2009年,福州火车南站确定选址胪雷村时,陈绍宽故居曾被划入整体搬迁规划,面临着异地“重建”的命运。经过胪雷村陈氏族人、民革福建省委会等一众地方热心人士的积极奔走,2011年11月,福州市政府拨出专项经费,对陈绍宽故居就地保护,并于2014年初步完成修缮,2017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葺一新并对外开放。


如今,故居花园中仍种着6棵品种优良的荔枝树,所产荔枝甜似冰糖。据故居讲解员介绍,陈绍宽居住于此的那些年,每当荔枝成熟时节,总请叶飞、张鼎丞、江一真等老领导到此赴“荔枝宴”。


“我们都坐过陈绍宽的小车。”如今74岁的胪雷陈氏祠堂管委会理事长陈桂贞回忆,当年好奇的小朋友们总爱跟着车跑,陈绍宽就笑着把孩子们拉上小车,送到国道外面的路口再放下,“这是我小时候最真的记忆”。

陈绍宽故居的卧室陈列颇似“舰舱”


1946年离开海军后,陈绍宽在这老宅住了23年。“伯父最难舍的,就是海军。”陈绍宽侄儿陈长极介绍,老宅主体虽有七百余平方米,陈绍宽实际居住的,却只有宅子进门右侧一间小小的门头房。辞官后,他请来工匠,将这间小厢房改造为起居室,设计陈列颇似“舰舱”:西式金属把手、嵌入式书架、倚墙而立的半圆桌和藤面床榻,仿舰上配置的卧榻宽不及一米,墙面高悬的船舵,无不浸透着对深蓝的眷恋。


向海图强:航母梦启困厄时


1928年,陈绍宽就任民国南京政府海军署署长后,历任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官至海军一级上将。其间,他多次呈文,提出海军强国计划,还在江阴战役之后,提议建立由20艘航母组成的航母群,每艘造价18亿元。“他是中国提出海军应修建航空母舰的第一人。”陈长极说。

陈绍宽(中)在舰船上


这想法不是凭空而来的。1917年,陈绍宽以驻英武官身份参加一战的格罗林战役,亲眼见证了英国人用大型舰艇改装成的水上飞机母舰,对德国空军基地的袭击威力,内心触动非常之大。1928年,被任命为海军署署长后,即发表演说《世界上有不要海军的国家么?》,表示“土地的完全应包括领海……国家要是没有海军,简直不能立国”。


由于常年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民国时期的海军建设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多次拟订的购舰计划,也因为经费不足无力实施。


记者在胪雷故居参观时,党委副书记陈春强谈起族中传说,1921年这座老宅兴建时,父亲陈兆雄曾找陈绍宽要钱,觉得儿子在海军当官肯定有钱。但那时陈绍宽方从英国归来,就任“通济”练习舰舰长,仅掏出三百元。

陈绍宽


“伯父用钱,是很有计划的。”陈长极说起,1934年,陈绍宽把龙潭战役得的“中流砥柱”勋章奖金分了一半,拿2.5万银元捐给家乡建小学,村里人希望将学校建得大些,又找他要,陈绍宽却说:“我的钱,得留着造军舰。”


1928年到1937年,陈绍宽先后主持购造了17艘新舰,并改造了11艘旧舰,海军军舰的总吨位从不足3万吨增加到4.4万吨。从第一次西征时截留的50万银元关税款,到后来任海军部长,拿出自己每月2万元的特别费,他把公家的、私人的、预算剩下的钱挤了又挤,全部用于制造新舰。


陈绍宽还在江南造船所增建了第三号船坞,可供2万吨轮船进坞修理,这是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船坞;另在马尾造船所扩修二号船坞,不但可供我国军舰、商轮修理之用,且曾先后连续接受几艘外国大型轮船进坞修理。


江阴铁血:沉舰锁江阻日寇


陈绍宽总说,海军得“同舟共济”。当时,海军人士书信往来,抬头落款不称先生同僚,往往称“同舟”——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而陈绍宽则努力撑起这艘风雨航船。


1937年的江阴战役,是中国海军的“至暗时刻”,也成为陈绍宽率领海军的“正名之战”。为了阻止日军沿长江进攻南京,他组织海军将士以决死之姿,在江阴筑起钢铁防线:“海圻”、“海琛”、“通济”等12艘舰艇,以及向轮船招商局等航运商征用的23艘商船和8艘趸船,共计6万余吨舰船自沉江底,再调用185艘民船装运石子倾倒江底填补空隙,配合布雷、岸炮、战舰,共同编织抵御敌舰的防线。


激烈的海空作战便围绕这一段防线而展开: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和第二海军舰队司令曾以鼎,率两舰队主力“平海”、“宁海”等主力舰,在日军飞机对中国战舰轮番空袭中浴血奋战。


“当时的敌我力量是非常悬殊的,可以说,中国海军全部军舰加在一起的排水量,还不如日本一艘军舰大。”马尾船政文化会会长、海军史学者陈悦说。最终,第一、二舰队几乎主力尽殁,却成功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为此,国民政府嘉奖:“此次不惜牺牲一切,为国奋斗……此种破釜沉舟之决心,殊为可贵。”


□讲述

捐赠航母模型

让陈老见证中国海军崛起

受降仪式后,陈绍宽(右一)与其他受降代表在一起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1945年9月9日,陈绍宽以中国海军代表身份,在南京出席中国战区对日受降仪式。一身白色海军礼服的他伫立一旁,见证这一神圣时刻。


不久后,因拒绝参加内战,海军总司令部被裁撤,陈绍宽解甲归田,于1946年隐居胪雷故里。福州解放前,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朱绍良曾两度奉蒋介石命令,劝他前往台湾。被逼急了的陈绍宽放狠话:“蒋委员长如一定要我飞往台湾,我决在飞机上跳下。”


福州解放后,陈绍宽就通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张鼎丞的邀请下出山,参加新中国的建设。1969年,陈绍宽病逝于福州,享年80岁。


2023年,原华东军区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兼第七舰队副司令员叶可钰之子叶延华,向陈绍宽故居捐赠了一件海军东海舰队舟山基地的“辽宁”号航空母舰模型。


“作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面世意味着中国有绝对的实力保卫中国海权,维护世界和平。”叶延华动情表示,捐赠航母模型是告慰陈老遗愿,让陈老见证中国海军崛起。


“中国的海军是大家的海军,不是海军的海军!”“海军今日为民族而牺牲了,在未来,他将为着民族而建立起来。”80多年前,陈绍宽纪念江阴保卫战惨痛而铿锵的呼告,在今天的中国,终于成了现实。


(相关资料图片由受访人、福州市博物馆、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福建船政管委会提供)



编辑:郭寿权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