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涓 梁展豪 文/图
29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正式开幕。记者探馆发现,AI不再只是手机语音助手、聊天机器人这些大家日常熟悉的模样。从科研探索的最前沿,到守护数据安全的防线,再到商业运行的幕后,AI技术像一位“全能选手”,走出“舒适圈”,以惊人的渗透力,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AI助力科学家解锁“超能力”
在峰会现场,许多市民围着阿里展区感叹:“原来AI还能这样用!”国家天文台依托阿里“通义千问”模型打造的“金乌”大模型,就像给太阳研究装上了“智慧眼睛”。通过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金乌”不仅能理解和回答有关太阳物理的问题,还能认识太阳的图像。以前预测X级耀斑又难又慢,现在“金乌”分析、预测X级耀斑达到了95%的准确率和100%的真实阳性率。
阿里巴巴“通义千问”AI模型关注度很高
去年以来,AI赋能科学研究在全球掀起新浪潮,本届峰会阿里巴巴展区展出了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AI+科研”成果。科学家们善用AI大模型,上天、入地、下海,实现了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倍增。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阿里云,自主研发了首个专注于气候变化适应领域的“水-能-粮”多模态推理大模型“洛书”。“洛书”不仅能够对关键来水点径流进行时空溯源和量化归因,还能基于溯源归因数据开展大模型推理,动态支持跨越多个时空尺度的“水-能-粮”系统联动分析,为产业用户生成并验证个性化的气候适应策略沙盘推演。
同时,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阿里Qwen2-VL多模态大模型,开发了名为“瑶华”的珊瑚礁多模态大模型,成为守护珊瑚的“数字卫士”。该模型实现了对珊瑚种类、覆盖率及底质组成的智能识别与健康评估,目前的识别准确率已经高达88%,效率较传统人工判读提升数十倍。
此外,阿里巴巴还展出了浙江等地“AI+政务”的成果。据介绍,今年4月,浙江数字政务、杭州城市大脑正式启动AI化迭代,加快部署通用大模型和政务智能体,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政务民生服务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杭州启动城市大脑3.0建设,聚焦“智能体”核心战略,推动“城市大脑APP”向“城市大脑GPT”迭代。
AI成为商业幕后的“智能大脑”
在峰会现场,百望股份有关负责人带来《数字生产力觉醒——从人工智能到数据智能》主题演讲,不少人被一组数字震惊:2024年平台处理发票交易金额是全国GDP的约7倍。原来,AI在商业领域早已“大显身手”。
百望股份CEO付英波发表《数字生产力觉醒——从人工智能到数据智能》主题演讲
百望股份搭建的智能平台,就像企业的“数字管家”,从采购、开发票到付款,全流程都能智能处理,帮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百望股份手里有大量真实的企业交易数据,这些数据就是AI的‘营养剂’。”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AI分析,能从海量发票数据里发现经济趋势,帮助政府制定政策。“比如把企业交易数据变成区域经济监测指数,政府一看就知道哪里经济发展快,哪里需要帮助,真正实现了数据‘说话’、智能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百望推出的金数・数据要素流通解决方案,与多家数据交易所共建数据要素流通运营平台,旨在打通数据要素流通的“任督二脉”。企业级交易数据经脱敏处理后,聚合为区域经济监测指数,辅助政府精准施策,形成“企业-平台-政府”的数据价值循环,助力实现“全国一盘棋”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AI大模型也要穿上“防弹衣”
当AI大模型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企业和政府工作中,安全问题也冒了出来。就像家里装了智能门锁,却担心钥匙被偷一样,企业害怕数据泄露,担心大模型被攻击。
在峰会二号馆,奇安信的展台上,一款守护AI安全的“秘密武器”——“大模型安全空间”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足。“面对大模型带来的复杂的新问题,我们提出了‘大模型安全空间’。这个方案会构建‘大模型安全空间(红域)’,将大模型应用涉及的数据、算力、平台、应用及相关人员与终端纳入其中,进行专属防护。所有交互均通过‘红域控制单元’管控,不同交互配置不同能力单元,实现精准、有效的安全管控。”现场工作人员说。
参会者在了解“大模型安全空间”
据介绍,如今人们已不满足于针对大模型的直接访问应用,围绕大模型的微调、训练、RAG应用正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中应用。这也带来了数据泄露、大模型服务瘫痪、生产停摆等问题,严重时将影响业务决策与企业名誉。而“大模型安全空间(红域)”方案不仅兼顾传统风险,还针对大模型特有的数据泄露、模型攻击、内部滥用等问题,提供从终端到网络、应用、模型、数据、主机的全链条防护体系,覆盖大模型训练、评估、部署、运营等全流程风险场景。
同时,依托企业庞大的威胁情报网络,能及时掌握大模型安全最新动态,其实战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也为方案落地提供坚实保障,助力企业安全团队成为AI业务创新的加速器。
编辑:陈佳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