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州 > 新闻详情

海都记者体验送快递上门:奔走两小时,外套已湿透

2024-03-08 来源:智慧海都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梁展豪 蔡凯 文/图

实习生 王灵婧

 

随着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实施,快递员的派送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新规下快递员的工作状态,海都记者“转行”快递员,体验他们的工作状态。(点击转跳可观看视频)


两小时不停歇送出59单

三坊七巷是福州著名景点之一,因景区的特殊性,快递员无法直接骑车进入,必须拉着小推车走进这片“大小区”。

3月7日上午9时许,福州鼓楼区道山路的申通快递西湖网点里,负责人老曾正忙着分拣扫描当日第一批快递,为接下来的派送任务做准备。

“这个片区的快递基本都要送货上门,新规还没施行时快递员就不爱在这干。”老曾一边跟记者聊着,一边选出准备派送的包裹。


海都记者(左)给快件做记号


记者原先想帮忙将快件放进篮筐,老曾却说:“快递装车有讲究。” 快递箱内的包裹要按照收件地的远近进行摆放,尽量把相同楼栋的快递摆在一起,先送的区域放上面,后送的区域放下面,这样才能提高配送效率。

经过一个小时的分类、整理,老曾收拾出了满满一板车的快递,一共61个包裹。上午10点47分,记者与老曾一同踏上了“送货之旅”。


海都记者(右)与快递员老曾一起派件


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在老曾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第一个送货点,位于文儒坊的文儒九号闽菜馆。


记者迫不及待拿起手机,根据快递单上的信息拨通电话。“您好,您的快递到了,请问您方便出来拿一下吗?”在听到放在门口的回复后,老曾教我将快递放置门口,扫描快递单上的条形码,拍下包裹暂存位置,确认完成。


海都记者(右)给收件人拨打电话


随着派送的深入,记者体会到了快递员工作的不易。有的客户不接电话,有的要求在门口等待,有的客户催促派送……这些突发情况让记者应接不暇。


此外,对路况和包裹情况的不熟悉也增加了派送的难度。半个小时,记者仅送出了5个包裹。按照这个速度,一天都无法送完板车上的货物。


“不接电话的我们就把包裹带回去,下次再送。”“要求在门口等,那就必须等。可能几分钟,也可能十几分钟。”“客户催促就先安抚他们的情绪,然后加快派送速度。”老曾分享着经验,并与记者一同派送。

在送了半数包裹后,记者已感到疲惫,速度也逐渐下降,但老曾好像装有“加速器”一般,总是大步前进,片刻不停。


送完上午的最后一个包裹,已临近下午1点。回到网点后,记者的衣服内衬已经湿透。经统计,两个小时里,记者与老曾共成功送出59个包裹。“我一天有近两百件快递需要送货上门,每天往返三坊七巷三趟。”老曾说,按照每单1块钱计算,记者体验两小时,一共能赚59元。


送完两个小时的快递,记者的外套已经湿透

 

希望客户能给予更多理解和包容

在和老曾交流中,记者得知,因为区域内的快件几乎都要送货上门,这导致了该区域的快递员配送量远不及其他网点,很多人在此没坚持几天就离职了。

除此之外,老曾还提到,快递员的工作并非只是简单地送货上门。在他们每天长达10小时的工作中,只有一半的时间是用于送货。他呼吁大家能够给予快递员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记者从福州邮政管理部门获悉,2012年到2023年,福州的快递业务量从5700多万件增长至6.5亿件。预计到2025年,福州年快递业务量将达到8.69亿件。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末端快递员所承担的巨大工作量。因此,也希望消费者能给予快递员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编辑:潘潘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推荐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