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罗丹凌 梁展豪 文/图
“我在福州地铁站内,看到了印有‘中国地震局’字样的预警信息发布终端,上方还有红、橙、黄、蓝四个颜色的灯。”5月7日,市民林先生在智慧海都平台留言,希望能够了解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是否真的能起到预警、保护作用。
林先生认为,预警并非预报,预警响起后,通常留给市民逃生的时间仅有数秒,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个预警发布终端是否形同虚设?还有终端上为何会有警徽?”
带着上述疑问,海都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与了解。
福州地铁上共有42台预警终端
7日下午3时许,海都记者来到地铁平台上,见到了林先生所说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
在该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的显示屏上,记者看到了天气预报、我国地震速报、地震预警等级科普等信息。此外,显示屏最上方有红、橙、黄、蓝四个颜色的灯。左下方则写着设备编码与“福建省地震局监制”的字样,右下角印着警徽。
记者咨询了福州地铁的相关工作人员,据其介绍,地铁站内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是由福州市防震减灾中心安装的。目前,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6号线这几条线路共设置了42台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其中,1号线11台,2号线11台,5号线10台,6号线10台。
记者也从福建省公安厅获悉,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上之所以有警徽,是因为此前省地震部门曾与公安部门商谈合作事宜,想将该终端接入110一键报警系统。不过,后续事宜不了了之,换句话说,目前的终端系统并不具备一键报警功能。
福建省地震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在地铁上安装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多为旧的机器,因此部分机器仍有警徽,接下来将会及时对机器进行更新换代。
预警时间为数秒至数十秒
可紧急制动列车
那么,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究竟有用吗?福建省地震局信息中心公共服务室副主任郑超告诉记者,市民所看到的为地震预警终端,与地震预报不同,属于不同的两个概念。“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大小的科学预测,而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已经发生后,迅速向破坏性地震波尚未波及的区域发出地震避险警报。”
“我国是继墨西哥、日本之后第三个具有公众地震预警技术能力的国家。虽然现在地震预警系统大体上仍处于摇篮阶段,但发展中的这种系统还是十分有效的。”郑超表示,地震预警时间一般只有数秒到数十秒,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这段时间,便可紧急制动高速行驶的列车,自动切断燃气管道阀门、供电系统,使核电站停堆等,从而减轻损失,避免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发生严重灾害,市民也可以在此期间观察周边情形,藏身到坚硬牢固的区域,比如柱子边、内墙角等安全地区,立刻蹲下并用手或枕头遮挡头部,以防伤害。“目前,这种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地震预警因为求“快”,对地震大小、震源等信息的判断不一定完全准确,存在很多迟报或不报等情况。但是,由于地震预测、预报尚处于科学探索阶段,特别是短期与临震预报的水平与社会需求仍相距甚远。相比之下,地震预警的时间虽短,但其准确率却相对较高。”
对于地震预警接收端的作用,郑超解释道:“首先它有一个发布的条件,地震预警和气象灾害类似,有红橙黄蓝级别,大家在收到这个信息后就可以去做相应的预防措施。”他表示,级别从高到低,依次是红、橙、黄、蓝。蓝色(1~2度)和黄色(3~4度)的属于告知性的预警,这两个级别地震不会造成很明显的破坏;橙色(5~6度)和红色(7度以上)的则会造成破坏。地震发生前,市民可以利用地震预警信息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
同时,郑超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福建全省已经安装了1.8万余台预警终端,主要分布在学校、社区、商场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同时还在不断建设中。
编辑:陈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