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见习记者 王灵婧
“蝴蝶翅膀的鳞片像小镜子,居然会反光!”“我找到让植物生病的‘坏蛋’啦!”9月27日,福州市儿童公园“自然部落”内笑语与惊叹声交织,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福州市儿童公园联合主办的“方寸自然藏虫趣,植遇虫韵启智慧”科普活动热闹开场,近百组亲子家庭在观察、实操与互动中,开启了一场与虫植对话的自然科学之旅。
上午9点,“奇妙的昆虫标本世界”展区已聚满了“小好奇家”,由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和自然部落珍藏的昆虫标本,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玻璃展柜里,蓝闪蝶的翅羽泛着梦幻光泽,竹节虫酷似枯枝的形态让人难辨真假,金龟子的甲壳则像镀了层金属膜。“甲虫的壳为什么这么硬?”“蝴蝶小时候真的是丑丑的毛毛虫吗?”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的科研人员化身“科普向导”,用童趣的比喻一一解答,原本安静的展区变成了生动的“自然课堂”。
“昆虫科普讲堂:蝴蝶的魅力与标本制作”课堂上,科研人员通过动画短片,将蝴蝶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蜕变之旅”娓娓道来,当画面里的毛毛虫冲破茧壳、展开翅膀时,台下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发出“哇”的赞叹。最让人期待的实操环节中,老师为每组家庭分发了干燥的蝴蝶标本、大头针与整姿板,手把手教大家固定虫体、调整翅形。“很有意义的活动,能让孩子们走出课堂,通过实践感受制作标本的乐趣。”家长陈女士说。
下午3点,“我是小小植物医生&探秘微生物”专场接棒登场。“菜叶上的小洞是谁咬的?”“植物生长需要什么?”老师抛出问题,孩子们立刻争抢着举手,答对的孩子接过迷你种子,小脸上满是骄傲。
傍晚5点,活动落下帷幕,不少孩子仍拉着家长在展区里不愿离开。“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自然,种下科学的种子。”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孙萌
审核: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