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罗丹凌 陈逸之/文 毛朝青/图
2月18日,位于鼓楼区的象山隧道封洞,正式开启拓宽改造工程。这条陪伴福州市民27年、见证福州城市发展的隧道,一度有力缓解了当时福州市区道路拥挤状况。
近年来,福州统筹推进城区路网建设,一路攻坚蝶变生花。那些曾经留在市民心中的闹心堵点,不少已化作了路上的畅行节点,让城区交通面貌焕然一新。至2022年10月,实施完成城区缓堵硬件项目482个。自2016年启动城区交通拥堵治理专项行动以来,福州城区交通高峰拥堵延迟指数由2015年的1.73降至2021年的1.68,城区交通高峰小时平均车速从2015年的26.45公里提升至2021年的27.9公里。
攻坚克难,畅通堵点;内通外顺,舒展筋骨……近年来,福州为治理交通堵塞做了哪些建设?对此,记者进行了了解和盘点。
全国首座
有效缓解城中拥堵路况
近日,得知象山隧道要封洞了,福州市民林先生背上相机带着妻儿到附近拍照留念。“每天通勤都从隧道进进出出,现在隧道要封洞施工了,真的要好好拍一下。”林先生说,当他第一次来到福州就读时,经过象山隧道,感到很好奇:为什么在一座城市内还有隧道?由此便对这个隧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大学毕业后他就留在福州,一座城市内的隧道,陪着福州这个城市走过了27年的风风雨雨,对于久居福州的人来说,它已不仅仅是一座隧道,更是一处地标,也是一串串回忆。
无独有偶,2002年起,福州市民蒋先生便在象山隧道附近的小区定居。对于象山隧道20年间的变化,蒋先生历历在目。“象山隧道刚刚建成不久时,车流量还比较小,大家都很好奇建这个隧道的意义在哪里。”蒋先生回忆,随着城市发展、二环路建设逐步完善,象山隧道渐渐成为大家出行的便捷之路,“有了这个隧道,我们少绕了好多路”。
蒋先生告诉记者,后来,象山隧道的车流量明显增多,路面行车种类增加,行车速度变缓。“大家都期待这次的改造工程能将这条为民服务的隧道改造得更完善、更符合福州现在的交通状况。”
对于此次改造工程,常常通过象山隧道前往宝龙广场的陈先生表示:“我以前特别怕早上从象山隧道通行,汽车、电动车混合行驶,路况又危险又堵。”陈先生说,看到项目介绍,以后象山隧道会改成双层隧道,他相信此举可以很大程度解决隧道内的堵车问题。
“我现在上班需要从梅峰路绕到梅峰支路,距离有点远。不过警方这几天都在路上指挥交通,所以没有严重拥堵的感觉。”蒋先生对象山隧道改造工程表示期待,“虽然改造需要的时间比较久,但我相信都只是暂时的。”
据了解, 1996年2月19日,全长11.06公里的二环路二期工程正式通车,包括象山隧道等。象山隧道是全国首座四联拱隧道,建成后,有力缓解了当时福州市区道路拥挤状况。据了解,本次拓宽改造工程将由单层隧道扩宽为双层隧道。拓宽改造工程于今年2月18日正式启动,分两期施工,总工期30个月,其中一期工程,即东侧隧道施工期约16个月。
十年回眸
福州这样治堵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如今,福州形成了“两环” “十五条接二连三联络性通道”的路网骨架,城区路网密度由2015年的4.83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2021年的8.05公里/平方公里,从全省中下水平跃居全国前列。
十年回眸,城建铁军们用“绣花功夫”改造一个个堵点,一条条大通道逐渐铺展,舒展城市路网筋骨。
二环五四路口治堵改造工程:
建设工期:2016年至2017年
福州五四路和二环路交叉口,曾是市中心最大堵点,曾被称作“每天12小时交通高峰期”。据2014年高德地图公开的数据,这路段的早晚高峰通行时速低于20公里。
2016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城区治堵工程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就包括二环五四路口处的思儿亭高架桥解堵项目,要求2017年底前建成通车。
改造后的思儿亭高架桥,获得市民点赞。据统计,相比改造前,高峰持续时间缩短30分钟,路口平均排队长度由800米下降到120米,高峰小时实际通行能力提高37.5%。
福州金鸡山隧道工程:
建设工期:于1994年10月31日动工,于1995年建成。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15日扩宽改造。
金鸡山隧道工程为建设上下行分列的双洞双车道城市道路隧道,单洞长575米,全高7.05米,宽9.25米,其中机动车道宽7米。净空5米,通行能力5500辆/小时。改造前的金鸡山隧道曾是福州二环路上的一个“瓶颈”,只有双洞四车道可通行,一旦发生车辆刮碰,很容易造成堵车。
为了缓解堵车情况,福州城建部门启动金鸡山隧道南洞拓宽改造。由单洞两车道(9.25米宽),拓宽成单洞四车道(16.5米宽)。此工程起于站东路,止于鹤林高架桥与东二环路的落地处,全长1560米。其中,隧道拓宽长度为576米(单洞长度),拓宽后隧道宽度为16.5米(单洞宽度)。2015年9月15日,金鸡山隧道扩宽改造工程完工通车。隧道的贯通极大缓解了福州市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如今,经过两年的交通疏解工程建设,福州已基本形成“环加放射式”的道路网格局,这些项目的建设将大大地完善福州城市快速道路网体系,进出城及过江交通将更为便捷。
二环路白湖亭立交工程:
建设工期:2015年至今
该工程位于二环路东南转角处,西起南二环路北园互通,东至鼓山大桥连接线林浦互通西侧,南至福峡路与高旺路交叉路口,北至在建的连江南路林浦互通。
作为福州的一项重要的“接二连三”工程,白湖亭高架桥全部通车,快速连接南二环、鼓山大桥和三环国货互通。二环路与则徐大道交叉口交通状态复杂,则徐大道、连江南路、南二环、后浦路的车流都交会于此,单日最高通行车辆可达10万车次。早晚高峰时期,路口四个方向的车辆常常都要排长队。
二环路白湖亭立交工程是福州市二环路快速闭合最后一个节点,共分为6个标段施工。其中,一期建设的一、二、三标段为二环路跨福峡路高架及周边景观提升工程,已于2015年完工,缓解了南二环路与则徐大道、福峡路交叉路口的交通压力,帮助二环路与三环路实现快速连接。第四标段施工包括新建4条匝道、南二环路(北园互通—福峡路段)改造、连江南路(林浦路—南二环路段)改造、福峡路(南二环路—高旺路段)改造、南二环路白湖亭河桥拼宽等。第五标段施工建设,将实现连江南路提档升级。第六标段主要施工内容为南二环路与福峡路交叉口周边景观提升。该项目被称为福州西北“大动脉”,建成通车后,到三环半小时车程缩至6分钟。
目前,二环路白湖亭立交工程正在持续。
工业路(上浦路—杨桥路)提升改造工程:
建设工期:2020年5月至今
工业路是横贯福州市台江区福州西工业区的交通干道,东起洋头口,西至西洪路,全长4500米。虽然工业路经历多次拓宽改建,仍存在交通拥挤的现象。
为完善片区路网,缓解西二环交通压力,工业路(上浦路—杨桥路)提升改造工程于2019年11月立项。该项目位于鼓楼区,是城区第三批93项治堵硬件建设项目之一,位于福州市中心西片区,北接在建的工业北路延伸线工程,南接金山大桥,东接工业路万宝下穿隧道,全长3.66公里,被称为“西2.5环”。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上浦路高架、工业乌山高架、工业杨桥高架三座,新建上浦立交、乌山立交两座,新建天桥三座,改造乌山西路、上浦路、工业路等。预计分流西二环交通流,吸引金山来往中心城区的交通流,直接缓解象山隧道、尤溪洲大桥的交通压力。同时,为工业国货路、金山大道快速提升改造提供先决条件,形成福州市东西向快速通道。
2022年9月28日,完成主线施工的工业北路延伸线南段工程(工业路—梅峰路)实施主线单向通行。2023年1月2日,工业路(上浦路—杨桥路)提升改造工程出城主线通道开放通行,与跨杨桥高架桥以及工业北路延伸线南段工程的梅峰隧道,共同组成了福州西城区北往南的快速出城通道,实现工业路至金山方向的出城快速通行。
目前,工业路(上浦路—杨桥路)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正在持续加快建设剩余的乌山匝道、宝龙出城通道及金山进城通道等,并陆续开放通行。
洪山桥至洪塘大桥拓宽改建工程:
建设工期:2017年—2021年
2021年4月29日,洪山桥至洪塘大桥拓宽改建工程(“两洪桥”)正式通车,实现“鼓楼到闽侯5分钟”。
改造前,洪山大桥、洪塘大桥仅2个车道,高峰期时,市民会在洪山桥头到闽侯上街的道路堵车半小时。为解决这一问题,福州开启洪山桥至洪塘大桥拓宽改建。
据了解,洪山桥至洪塘大桥拓宽改建工程(“两洪桥”)项目起于鼓楼区洪山桥与杨桥西路、洪甘路的交叉口处,经洪山桥、妙峰山隧道、洪塘大桥,终点位于洪塘大桥西桥头附近,与国宾大道衔接,双向8车道,路线总长4193米。
2021年,该项目“快速化”改造完成。桥面通行能力最高扩大至4倍,拆除沿线红绿灯,理想状态下只需5分钟就能跨江,与其相接的国宾大道也相应拓宽,西向进出城通道更加通畅。
杨桥路—“两洪桥”—316国道是福州重要的“接二连三联络性通道”的路网骨架。“两洪桥”全面通车后,进一步紧密主城区和闽侯上街、大学城的交通联系,畅通大学城对外交通。
金山大桥及南北立交拓宽改造工程:
建设工期:2014年3月—2016年
2013年,改造前的金山大桥只有4车道,桥梁全长1235米。与其两端相接的上浦路和工业路均为6车道,相接时流量过于饱和,极易造成堵塞。有市民曾在12345网站反映,需要花费16分钟才能经过1000米的桥,十分不便。而随着大学城、金山新区等片区的开发完善,金山大桥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为缓解此处交通压力,金山大桥及南北立交拓宽改造工程于2014年开工。据了解,该项目起于金榕北路,顺接金山大道,由西向东沿现状金山大桥前进,东接上浦路,止于工业路交叉口,全长2.127公里。该项目新建了一座与金山大桥一模一样的复线桥,并对南北立交桥进行拓宽改造。
北侧的尤溪洲大桥
同时,金山大桥对南岸进行拓宽改造,将金山大桥与江滨西大道的分离式立交桥改造为部分互通立交。北立交桥除主线采用旧桥拼宽的形式外,新建3条机动车上下桥匝道、两座人行桥及两端接线改造,建成后连接了江滨西大道和乌山西路。建成后,桥宽达到40米,双向设8车道,有效缓解了金山大桥早高峰交通拥堵的情况。
专家:
提高公共交通比例 才是解堵良方
据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研究所所长吕英志介绍,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治堵”是每个城市不得不面对的崭新课题。以最近的象山隧道改造工程为例,象山隧道使用年限已久,长期交通不畅,此次改造经过福州有关部门慎之又慎的评估,确实有调整的必要性。
然而,吕英志认为,虽然改造隧道能扩展交通容量,但能不能真正达到解堵的目的,仍需大家拭目以待。“人的习惯就是哪里不堵,就走哪里。工程完工后,大家会认为这个路段就不再堵了,接着越来越多的车辆往此处走,又造成拥堵。”吕英志认为,改变市民的出行交通工具结构或提升公共交通比例,才是最终解堵的良方。
家住附近的市民刘先生的说法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认为,每座城市都不可避免会出现堵点堵情,任何一处治堵工程,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杜绝堵情,而只是缓堵的加速器。
见习编辑:施珍珍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