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州 > 新闻详情

向“新”而行!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多点突破

2025-10-04 来源:海峡都市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李嘉琪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这一指示为福建的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清晰方向。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福州高新区通过“科创平台+创新企业”深度协同,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形成一批具有突破性的创新实践。


首创频出 多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近日,在高新区企业福州瑞克布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款名为“韧芽”的齿科玻璃陶瓷,刚刚将“三点弯曲挠曲强度最高的齿科玻璃陶瓷”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入囊中。


该公司董事、首席技术官唐中帜介绍,长期以来,牙科医生在选择修复材料时,要么选择强度高但过于坚硬、易磨损对颌牙的氧化锆陶瓷,要么选择美观自然、接近真牙硬度但强度不足的传统玻璃陶瓷。


“韧芽”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授予“三点弯曲挠曲强度最高的齿科玻璃陶瓷”称号 受访者供图


“为破解玻璃陶瓷强度不足的痛点,我们技术攻关近三年,独创了‘双相协同+离子增韧’技术,将玻璃陶瓷材料强度从三四百兆帕提升至超过八百兆帕,实现对进口材料的超越。”唐中帜告诉记者,该产品在保留玻璃陶瓷美观、仿生等优点的同时,又融入了氧化锆的抗折裂能力,为医患提供了一个更理想的选择。目前,这款产品已在全国近百家口腔门店上线,真正从实验室走到了患者身边。


在高新区,这样的“首创”故事并非孤例。在数字经济领域,全国首创公共支付二维码“福码”,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在低空经济领域,创造了我国高层消防无人机出口的最大单笔订单;在生物医药领域,开发全球首个利用海洋废弃贝壳制造的骨填充材料,并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开辟了海洋生物医药国际新赛道……


凭借“敢为人先”的闯劲、“弯道超车”的韧性,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成果落地,逐步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深度协同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建”


然而,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并非必然转化为驱动产业升级的现实生产力。如何破解“成果躺在论文里,企业找不到好技术”的困境?福州高新区的答案之一便是搭建“科创平台+创新企业”深度协同的创新生态。


作为全省科创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这里汇聚了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闽都创新实验室、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以及16所大学城高校、260多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拥有2个国家级和10多个省、市级科技服务平台。但资源密集只是基础,关键在于“活化”资源。


高新区联合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等单位举办的科技成果对接合作大会 高新区供图


不久前,一场由高新区联合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等单位举办的科技成果对接合作大会上,“企业张榜、科研揭榜”的对接机制让福建中科芯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陈美燕感触颇深。“比我们以往跑展会、找中介高效太多了!”她所签约的合作项目,将帮助企业突破车用琥珀色荧光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助力公司开拓中高端汽车照明市场。


据了解,本次对接会突出“精准”二字,主办方提前摸排企业需求,匹配相关科研团队,大幅降低企业“试错成本”和“时间成本”。活动现场签约6项科技成果合作项目,涵盖光电材料、汽车照明等高新技术领域,推动“实验室成果”加速走向“生产线”。


从一款修复材料创造的吉尼斯纪录,到贝壳里长出的“蓝色药库”,再到一场场“双向奔赴”的对接会,福州高新区正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新路、开新局。



编辑:陈悦瑶

审核:董加固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推荐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