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州 > 新闻详情

“旗鼓”相当!福清发现疑似宋代“石鼓”“石旗”题刻

2025-09-17 来源:海峡都市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李嘉琪 文/图


在近期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福清文物工作者在一都镇一都村的密林深处发现两处疑似宋代摩崖题刻,分别为篆书“石鼓”“石旗”两字。


“石旗”摩崖石刻


16日上午,记者在一都村村干部黄容艳的带领下,来到一处枇杷园。沿着蜿蜒陡峭的石阶路爬行十余分钟后,记者终于在半山腰处见到了这两块巨石,石面上竖刻着的“石鼓”“石旗”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保存完好。


“石鼓”摩崖石刻


福清市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题刻由两通摩崖石刻组成,一是“石鼓”摩崖石刻,阴刻篆书“石鼓”二字,刻幅高约2米、宽约1米,字径高约1米、宽约1米;二是“石旗”摩崖石刻,阴刻篆书“石旗”二字,刻幅高约2米、宽约1米,字径高约1米、宽约1米。令人遗憾的是,两通石刻均无落款,为考证其具体年代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记者凑近细细端详,发现“石鼓”之石浑圆饱满,恰似一面战鼓,而“石旗”之石则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不禁让人联想到福州的鼓山与旗山。晋朝郭璞在《迁城记》中写下“右旗左鼓,全闽二绝”。鼓山之顶的一块石头形似鼓,宋代朱熹称鼓山为“闽山第一”。位于闽侯的旗山形如旌旗,迤逦数里,起于上街溪源里,止于南屿水西林。


“这两处题刻‘因形命名’,正好呼应晋代‘右旗左鼓’的说法。”福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林秋明认为,这是福州地域文化符号在福清市乡野的投射。


《黄檗文库》主编白撞雨也持有同样的看法,并表示此处山景奇秀、登临可俯瞰一都村全貌,在军事地理上亦有“一览众山小”之势,在古代适合排兵布阵。


福州摩崖题刻保护专家陈光波则依据字体和风化的程度,推断“石鼓”“石旗”两处题刻的历史至少在明代以上,很有可能是宋代。而且,它们与不远处的“三生石”“遗照台”题刻风格相似,疑为同一时期。


目前,福清市文物局已对题刻进行清理、去病害处理及描红保护,列入本次文物普查的新发现名录,下一步将按照四普工作要求,做好该文物的认定公布工作。



编辑:李焕泉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推荐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