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见习记者 江端/文
马俊杰/图
中秋国庆喜相逢,福建文旅市场热度高涨,消费活力持续释放。从福州三坊七巷非遗焕发体验区的人头攒动,到厦门鼓浪屿滨海景点的游人如织;从宁德嵛山岛门票预订量成倍增长的爆红,到武夷山竹筏票提前售罄的火热……福建以“融合”为笔,为八方游客绘就了一幅传统韵味与现代活力交织的假日新图景。
假日期间,福州各大景点人气高涨
文化惠民 艺术流淌街巷间
“原本只是路过,结果被表演吸引,站着看完了整场!”在福建博物院则徐广场,“周末戏相逢”街舞比赛专场让江苏游客陈先生连连称赞,直呼“旅途中的偶遇竟如此精彩”。
福建博物院则徐广场上,动感节拍引爆全场,舞者们用精彩的表演点燃了观众的激情
节日期间,全省联动推出各类文旅活动超千场,涵盖文艺展演、非遗展示、文博展览等多种场景。在福州西湖公园,专业院团与群众文艺团队同台献艺;在泉州古城,婉转的南音回荡在街巷之间,与古城的新貌相映成趣,展现出传统艺术在当代的生命力。艺术主动走出传统剧场,深度融入市井烟火,生动诠释了“百姓舞台”的独特魅力。
非遗新生 老技艺邂逅新潮流
漫步于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头戴福州“三把刀”发簪的年轻游客在古厝前拍照留念,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这项源自福州传统妆束的技艺,通过造型体验与文创开发,成为年轻人感知闽都历史的文化窗口。
年轻游客头戴“三把刀”发簪,在福州南后街打卡留念
创新表达让古老非遗焕发时代光彩。在泉州,“拳聚泉州·非遗新生”划拳争霸赛将传统民俗与现代赛事形式结合,吸引众多游客摩拳擦掌,登台竞技;在福州上下杭,嵌有可编程灯带的“赛博”板凳龙以流光溢彩的新姿舞动于古厝街巷,引来阵阵掌声。
亲水福舟 生态资源变身“清凉经济”
持续晴热的天气,催生了“亲水”游玩的热潮。在福州西湖—白马河航线,古朴雅致的“福舟”悠游于碧波之上。“坐在船上,穿过树荫,换个角度看福州,感觉特别新奇!”来自浙江的游客李女士带着孩子欣赏沿岸风光,兴奋地分享体验。
游客乘“福舟”悠游于西湖—白马河,换个角度欣赏榕城水岸风光
福建省坚持生态省建设,让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宁德霞浦“东海1号”旅游公路旁,滩涂摄影爱好者们架起“长枪短炮”,捕捉碧海金沙与光影交织的瞬间;平潭的“蓝眼泪”奇幻景观,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引发关注,吸引无数人前来“追泪”。
山海联动 交通网络拓展文旅新版图
“坐上地铁,感觉一会儿工夫就从老城到了海边,一天之内既能逛古街又能踏浪,太方便了!”福州市民王先生对节前刚开通的滨海快线赞不绝口。这条全长约62.4公里、设站15座的交通动脉,串联起福州火车站、中心城区、滨海新城及长乐国际机场,极大拉近了时空距离。
搭乘便捷的滨海快线,福州老城与滨海新城的距离近在咫尺
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如同流动的纽带,有效促进了福建山海旅游资源的联动与整合。从闽东北到闽西南,从蓝色滨海到绿色山区,便捷的交通正助力福建构建全域旅游、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从街头巷尾的艺术烟火到古老非遗的时尚表达,从一叶“福舟”的亲水之乐到四通八达的山海联动,福建正以“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生动实践,书写着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也让每一位游客的假期记忆,因这份独特鲜活的“闽式生活”而愈发深刻难忘。
编辑:肖辛怡
审核: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