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州 > 新闻详情

医者同心!福建两位白衣天使同日为生命接力

2025-09-30 来源:海峡都市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涓


9月29日,南平市光泽县总院护师黄芳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梁勃威,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完成了同一项意义非凡的“手术”——捐献造血干细胞,分别为两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种子”。


此次捐献,让黄芳成为福建省第542例、南平市第19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梁勃威成为福建省第544例、福州市第160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们用十几年的坚守与一次跨越生命的捐献,在同一天写下了生命接力篇章。


“平凡的人生,干了一件不平凡的事”


黄芳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结缘,带着几分偶然。“具体是哪年加入的,我都记不太清了,估计得有十来年了。”她笑着回忆,那天下夜班后路过献血车,本想献血却因夜班后疲劳不适合捐献未能成功。“不过当时工作人员问我要不要留取血样加入骨髓库,我想着都是能帮助别人的机会,就答应了。”没想到,这一个“顺手”的承诺,在十几年后真的派上了用场。


黄芳


今年7月,黄芳接到了初配成功的电话,工作人员询问她是否愿意捐献。黄芳立刻就答应了。“那种感觉很奇妙,茫茫人海中,两个不相识的人能配型成功,概率太微乎其微了,就像冥冥之中的缘分。”她第一时间将消息分享给家人,母亲不仅没有反对,还叮嘱:“我们能救就救,毕竟是一个生命。”


随后,高分辨配型成功和体检通过的好消息接连传来。起初,身边的朋友们出于关心,都劝她“很伤身体,不要捐”。但作为专业的医护工作者,黄芳耐心地向朋友们解释了现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和恢复情况,消除了大家的误解。令人欣喜的是,一些朋友在了解真相后,主动表示准备加入造血干细胞库。“能让更多人了解捐献、愿意参与进来,这也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黄芳“得意”地捂嘴笑。


9月25日,在丈夫的陪伴下,黄芳在省协和医院签署捐献同意书,并开始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对于可能出现的不适,她展现出了医护人员的专业与乐观:“万一不舒服还能吃止痛片呢,没事!一点点疼而已,能救一个人呢,我一点都不怕。”在她看来,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也赋予了她特别的意义:“平凡的人生,终于干了一件‘不平凡的事’!”


29日,当造血干细胞成功采集完成,被送往患者身边,黄芳动情地分享,平日里自己刷到血液病患者的绝望视频时,总会默默流泪,每次为患者和家属焦急却帮不上忙,她感觉很无力。也正因如此,她更加庆幸这次配型成功:“我能有幸救治一个患者,给一个家庭带去希望,这就是爱的传递。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


“把捐献造血干细胞当作‘另一台手术’”


梁勃威出生于部队家庭,热血担当就像基因一样刻进他的骨子里。踏入医学院校,他就开始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医学专业”和“公益实践”两路并举,践行治病救人的理想,始终坚持以不同方式传递着爱心与温暖。


梁勃威


2006年4月,当时还是医学生的梁勃威,在学校参与献血活动时,偶然听到了关于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宣传。“作为医学生,如果将来能通过这种方式多挽救一个患者的生命,也是很有意义的事。”这份医者初心,让他决定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留下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样本,也埋下了一颗守护生命的种子。


时光荏苒,从医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骨科医生,梁勃威几乎淡忘了这份“生命的承诺”。直到2025年7月,他接到了初配成功的通知。“当时正在开车,脑子蒙了一下,”梁勃威回忆道,“没想到在时隔将近20年,能实现当时的一个心愿。”激动之余,他当即答应继续推进捐献流程。随后在高分辨配型检验和体检中,结果均显示完全相合且身体状况良好,一切顺利。


作为一名医生,梁勃威更深知这次捐献对于那位焦急等待的小患者意味着什么。“不想让患者因为任何的耽搁而失去移植的机会。”这种紧迫感促使他积极配合红十字会的一切安排。平时有健身习惯的他,为了确保体检指标最佳,主动暂停了锻炼,只为能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捐献。


令梁勃威感到暖心的是,他的善举得到了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科室领导和同事们在得知情况后,主动为他调整排班,预留了充足的休息时间。一位知情的要好同学听闻后因钦佩感动落泪,朋友们纷纷叮嘱他“养好身体”。谈及这些,他满心感激,“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完成这次捐献。”


29日8时30分,血细胞分离机开始运转。躺在采集床上的梁勃威神态轻松,与医护人员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谈笑风生。4个多小时后,3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装入冷链箱,由专人送往患者所在医院。


作为一名医生,梁勃威比谁都明白,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创伤最小的器官移植”,却也是最缺“供者”的移植。“能够让患者早日得到治疗,延续生命希望,我真的很开心。”他默默地把采集当作自己的“另一台手术”,同时又坚信医者的价值从不局限于手术台,“平常做手术帮助病人解决问题是一种成就,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这种方式帮助病人,也是医生的一种成就”。



编辑:陈悦瑶

审核:白彩惠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推荐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