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州 > 新闻详情

将乐:厚植绿水青山优势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3-07-13 来源:智慧海都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将乐常口村调研,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重要论述。将乐县始终牢记嘱托,认真按照省市工作部署,以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先后荣获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农村“厕所革命”样板县、全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获得感”前十县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三明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连续六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20年打造“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2021年全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县设现场考察点。


今年一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5%,居全市第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居全市第一;全县空气质量居全省前三,县域地表水水质居全省第一。


完善工作机制,谱写生态振兴新篇章

坚持把“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理念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各级同向发力、干群齐力攻坚,围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开展晾晒比武,看成效、比进度,找差距、补短板,切实根治农村环境脏乱污染问题,提升乡村环境“颜值”。

建立招商项目准入负面清单,突出抓好预审、评估、决策和考评四个环节,把环境准入作为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聚焦生态振兴难点重点开展攻坚,集中力量、定向突破,通过现场推进、“三色单”督促等方式,推动问题加快整改。

探索“党建+人居环境整治”“党建+生态产业”等模式,组建党员护河先锋队、巾帼微管家等志愿服务队143支,引导党员干部在生态振兴一线当先锋、打头阵。


擦亮生态底色,绘制绿水青山新画卷

因村施策整治提升人居环境,累计投入近2亿元整治76个重点村。投入1.4亿元实施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农村污水处理率超过90%。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农村垃圾处理率达100%。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98%。

深化河湖长制,在全市率先实现县域内采砂场数量清零,养殖废水实现零排放。

认真落实林长制,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重点生态区位森林资源保护PPP项目。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连续三年进入省级考评第一档。


转变发展思路,打造特色农业新优势

每年安排1000万元扶持稻种、食用菌产业发展,推出“烟叶+水稻”“鱼稻共生”等生态立体农业模式,实现“一地多收”。

持续加强“三品一标”建设,将乐红糖、竹荪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山水将乐”区域公共品牌,涵盖260种农特产品,让好山好水孕育的优质农特产品进入更大市场。

加强与上海虹口区对口合作,签约上海农业项目5个,其中,高标准蛋种鸡核心育种场一期已投入生产,对接上海蔬菜集团、上海鸣泓实业等企业,推动将乐红糖、竹荪、大米等产品进入联华商超、“上海鱼米之乡”平台销售。


立足资源禀赋,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

充分利用县属国有企业金森公司平台优势,整合县内25万亩毛竹林资源,开发CCER碳汇项目。在县内21个村开发碳票项目面积9万亩,增加村集体收入。推动金森公司与上海环交所合作,加入碳中和行动联盟,共同申报林业碳票团体标准。

发挥生态优势,发展“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业+研学”等模式,打造常口村、蛟湖村、龙栖山等“网红打卡地”,“柳澜研学基地”“两山学堂”等项目建设,带动乡村攒人气、聚财气,助力乡村振兴。

深入开展“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将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提升群众生态振兴意识。大力弘扬杨时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时代内涵,用文化浸润心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微将乐

见习编辑:严彬睿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