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梁展豪
近日,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中国消费者杂志及全国16个省市消协组织发布私域直播乱象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私域直播已成为不良商家规避监管的“法外之地”,老年消费者成为主要受害群体,存在虚假宣传、商品欺诈、售后困难等多重问题。
调查:私域直播存在四大突出问题
据介绍,本次调查采用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23133份,其中56~70岁老年人占比80.07%。线下招募30名志愿者,通过模拟消费者真实消费过程,潜伏私域微信群46个,获取问题直播间有效样本30个。
调查显示,私域直播存在四大突出问题:一是精准围猎老年群体。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情感需求强、辨别能力弱的特点,通过“线上和线下(免费礼品、义诊)”引流至封闭私域,以“独家低价”“治病功效”话术(超40%消费者提及)、虚假剧情(43.91%消费者遭遇)实施诱导营销。
二是虚假宣传频发。近半数(49.66%)消费者遇到过“虚假/夸大宣传”,超四成(42.52%)消费者认为私域直播间内容存在违规现象,仅有17.17%的消费者选择信任,占比不足二成。
三是商品售后问题突出。42.35%的消费者遇到过“商品以次充好”,26.47%的消费者遭遇过“赠品高额运费”,还存在“售后拉黑”(9.77%)、“付款不发货”(6.53%)等问题。
四是隐蔽性强,维权难度大。19.07%的消费者分不清私域与正规平台,尽管有85.83%的消费者有初步固证意识,但关键的“直播录屏”仅有14.32%的消费者有保存意识。
提醒:老年人须防“低价诱导”套路
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报告提出五点建议: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强化审核与保障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与消费者保护力度;强化消费者教育与风险警示;推进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提升技术治理与识别能力。
福建省消委会同时发布消费提示,提醒老年消费者警惕“情感营销”陷阱,辨识“夸大功效”宣传,防范“低价诱导”套路,核查“交易信息”真实性,遇纠纷及时维权。特别提醒,正规交易应通过直播间内嵌的官方支付渠道完成,拒绝向个人账户直接转账,购买前务必核实直播间主体信息。
编辑:林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