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新闻详情

出生仅370克!历时5个月治疗,福建这名“巴掌宝宝”出院了!

2024-07-17 来源:智慧海都

N海都记者 吴臻


370克有多重?是一个大苹果重量,抑或是一瓶没装满的矿泉水重量?对于福建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来说,这是新生宝宝小吉(化名)的重量,也是国内可救治存活最小体重危重症超早产儿的纪录之一。近日,经过医院医护人员长达5个月的共同努力,小吉体重已达3470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并顺利出院。


小吉成功救治案例,不仅体现了福建省儿童医院的医学技术水平已经无限接近国际领先水平,也显示了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责任和担当。



仅370克,需向医学极限发起挑战!


年初,小吉的妈妈因子痫前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原发病原因不得不提前分娩。此时,她仅怀孕24周。小吉出生后,体重仅有370克,全身皮肤呈透明胶冻状,眼睛无法睁开。一场需要挑战医学极限的抢救正式拉开帷幕。


据了解,迄今为止,全球出生体重小于400克存活的早产儿共216名,其中中国不足5名。目前我国超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000克)的发生率为0.2%,其中501克~75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仅为55%左右,而低于500克的超早产儿存活率更低。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活下来?福建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4小时转运团队在小吉出生医院的手术室内快速完成了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脐动静脉置管等操作,并配合脑保护等设施将小吉安全转运回院。


面对如此脆弱的生命,任何一项操作都需慎之又慎。“病房内也专门为小吉配备了低分贝、千级层流单人病房,并在小吉生后的2星期内实行专医专护。”新生儿科主任林云峰介绍,医疗团队为她制定了详细的每日诊疗计划,并依据病情不断评估、修正治疗方案,实时作出精细调整。



险象环生,多学科协作共渡难关


在住院中,小吉先后经历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等重重考验。为挽救这个弱小的生命,新生儿科集合眼科、消化营养科、呼吸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专家,制定多学科救治方案。

 


经过5个多月的精心救治,小吉的体重从最初的370克增长至3470克,是出生体重的近10倍。目前,她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发育监测正常,已达到出院指征。近日,小吉带着医护人员和父母期盼,开启她崭新的生活。



看着小吉体重一天天地增加,呼吸机参数一点点地下调。从当初的奄奄一息,到第一声啼哭,第一次睁眼看世界,第一次抓住医护人员的手……林云峰颇为感叹,“期间,小吉的神经行为评估一直在正常范围,没有因为早产而有神经行为方面的落后。她的成功救治不仅是对福建省儿童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肯定,更是对生命尊严和医学价值的深刻诠释。”



编辑:丁小燕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