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骨软组织肿瘤外科成功为一例脊柱转移癌患者实施椎骨活检和“骨水泥”手术。
01
为患者“掌舵”
——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
众所周知,明确病理诊断对肿瘤的治疗意义非常重大。骨转移性肿瘤若完全依赖影像学诊断,存在误诊、漏诊的可能。现阶段骨的占位性、破坏性病变的明确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检查,常通过组织活检术进行取材。切开活检及穿刺活检均是有效获取骨肿瘤病理标本的活检方式,但由于切开活检出血较多、肿瘤局部播散等风险,通常首选出血较少、对后续治疗影响较小、准确率相当(达88%~96%)的穿刺活检方法,尤其是对于全身骨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椎体多发占位的患者,病变位置较深、手术耐受能力较差,此时穿刺活检的优势更大。
随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骨软组织肿瘤外科的建立,脊柱占位性、破坏性病变无法明确性质的患者也有了新去处。经皮穿刺椎体活检术——是在DSA透视或CT引导下,采用环锯式骨活检针穿刺到椎体病变中以获得病理标本的技术,基本取代了开放性活检手术(仅在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不明确,或病理诊断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法吻合时,选择再次穿刺活检或切开活检),为骨占位性、破坏性病变的诊断迎来了曙光。经皮穿刺椎体活检术手术创伤极小,使用专用的椎体穿剌针经椎弓根进行椎体穿刺,然后切割取材,一般做局部麻醉,半小时即能完成活检操作。该手术简单安全,痛苦小,可以快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
骨病变穿刺活检术的应用范围
1.转移性肿瘤、原发性骨肿瘤、肿瘤样病变及炎症性病变的诊断;
2.临床及X线检查未能确诊的骨或软组织肿瘤;
3.某些部位较深而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活检困难较大的肿瘤;
4. 影像检查已经明确病变并伴有骨转移,但因各种条件无法取到原发灶活检,可采取骨转移灶穿刺活检术,明确病变性质,区分良恶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5. 患者身体较弱,不能耐受风险较大的内脏穿刺或者支气管镜检查,可以选择骨病灶穿刺活检取得病理。
02
为患者“撑腰”
——影像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手术,即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恢复部分椎体高度等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血管瘤、骨髓瘤、转移瘤等良恶性病变引起的压缩性骨折等疾病的一种主要方法。
实践表明,该手术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其具有伤口小(手术切口仅仅为0.3-0.5cm左右)、出血少、仅需局麻、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恢复快等特点,但同时对术者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仍较高,属四级手术,需在X线或CT引导下完成操作。
专家简介
林飞跃
福建省肿瘤医院骨软组织肿瘤外科学科带头人,三级主任医师,福建医科大学骨科学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骨科博士毕业;日本国立癌症中心中央病院骨软肿瘤部访问学者;第17批中组部共青团中央援青博士团成员,长期从事骨外科临床工作。擅长治疗各种骨肿瘤与关节疾病,包括骨肉瘤、骨巨细胞瘤、脊柱肿瘤、肩胛带区恶性肿瘤、骨盆及骶骨肿瘤、四肢及躯干软组织恶性肿瘤治疗,对各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畸形、脊柱结核及脊柱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脊柱肿瘤)、髋、膝、肩等各种大关节等疾病的经典手术及微创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兼任福建省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学组)副组长。主持多项临床基础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临床及基础SCI论文9篇,其中中科院JCR二区4篇。
2008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2017年青海省组织部授予“援青优秀博士”称号,2020年青海省政府授予“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领军人才称号、2021年获“福建省卫健委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等荣誉奖项。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来源:福建省肿瘤医院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