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新闻详情

夏季警惕这种毒素,仅1毫克就可致命!这几类食物容易隐藏!

2024-06-14 来源:智慧海都

夏季凉皮、凉粉和肠粉等美食受到欢迎。然而,大家一定要警惕这些食物中隐藏的“致命杀手”——米酵菌酸。


6月11日,据“看台海”报道,我国台湾省台北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案,经台北市卫生部门证实,这起“宝林茶室”中毒案重症患者共7位,造成了6人死亡。



据央视新闻报道,台湾卫生福利部门经过对第一例死亡案例的尸体解剖分析,确认检测到有毒物质“米酵菌酸”成分。


“米酵菌酸” 由发酵的谷物、椰子及食用菌等受污染后产生,毒性强烈,无色无味,且在高温下稳定,主要影响肝脏、脑、肾等重要器官,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


“米酵菌酸”到底有多毒?


“米酵菌酸”听起来有些陌生,但每年因它导致的中毒,甚至死亡的悲剧却接连在发生,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由鲜湿粉(如河粉)、凉皮及泡发木耳引起的中毒事件。


2020年10月,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口人因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中毒,最终9人全部死亡,罪魁祸首就是米酵菌酸毒素。


2020年7月,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地区也发生了一起食用河粉(粿条)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11人中毒,1人死亡,也是米酵菌酸毒素。


2023年7月,河南永城两人吃凉皮后中毒致1死1伤的新闻引发关注。一名当事家属对纵览新闻表示,两人购买了凉皮,吃完后就感觉味道有点不对劲,怀疑变质。第二天,两人均出现不适。经过住院治疗,一人不幸离世。医生向家属称,两人是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毒素,会引起中毒和死亡。与一般细菌毒素不同,该毒素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可抑制线粒体膜的通透性,造成肝、脑、肾、心脏等实质脏器的损伤。


1. 发病急、毒性强


天津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佳琳在天津疾控公众号刊文中表示,一般吃了含有这种毒素的食物后2-24小时就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症状。


重者会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症状。


2. 无特效药、死亡率高


米酵菌酸中毒后死亡率较高,不仅如此,对于米酵菌酸,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特效药,只能见招拆招,对症治疗。


如果催吐洗胃之后症状仍不能缓解,则需进行血浆置换来将毒素排出。如果毒素已经到达各脏器,又就医不及时,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危及病人生命。


日常吃这三类食物时,要特别注意


“米酵菌酸”中毒食品主要为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常见的有三类:


1. 谷类发酵制品

如发酵玉米面、酸汤子、吊浆粑、醋凉粉、凉皮、河粉等。


2. 变质鲜银耳和泡发不当的木耳

如果发现木耳出现发黏、发软,出现异味等情况,应该立即丢弃。


3. 发酵薯类制品

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健康时报资料图 毛圆圆摄


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1. 要选择正规厂家购买产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和保质期,用眼睛观察产品的性状,是否出现了霉斑、黑斑、粉斑、绿斑、黄斑等。


2. 食物泡发时间要控制好。泡发时间太长,各种病毒和细菌会持续滋生。泡发用水要干净,泡发时间不要超过2个小时,不过夜泡发。


3. 最好不要购买食用鲜银耳。


4. 家庭和小作坊一般不要制作或销售酵米面类食品。


5. 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一旦发现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及时就医,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本文综合自:

①2024-06-11看台海《台湾一餐厅食物中毒案已致6死》

②2024-03-28央视新闻客户端《台北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死者体内检出有毒物质“米酵菌酸”成分》

③2023-08-23健康中国《高温天气,警惕米酵菌酸食源性中毒|科普时间》

④2023-07-15纵览新闻客户端《河南永城有人吃凉皮中毒身亡?家属发声:1人去世1人仍在抢救,检测显示米酵菌酸中毒》

⑤2024-05-23天津疾控《【知识】注意!夏季“美味杀手”——米酵菌酸》



来源:健康时报

编辑:丁小燕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