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新闻详情

酷暑健康|游泳后发烧,暑期小朋友要当心这事!

2024-07-23 来源:智慧海都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近日,多地家长反映,孩子参加暑假游泳培训班后发烧,有的查出耳朵内膜发炎,有的诊断为中耳炎。记者了解到,每年七八月,福州各大医院耳鼻喉科看中耳炎的患者也明显增多,其中又以小朋友居多,大多数有游泳的经历。


耳鼻喉科医生提醒,儿童的外耳道较成人平,容易进水;同时,儿童的免疫力较弱,容易患上上呼吸道感染。 因此,暑期孩子游泳要去卫生达标的游泳馆,游泳后及时清理耳内的水。


小朋友比成人更容易患中耳炎


省立医院耳鼻喉科陈婷主任医师介绍,一般情况下,洗澡、游泳过程中导致的耳朵进水都是外耳道进水,而外耳道和中耳之间有耳膜阻隔,能阻挡异物和细菌进入中耳,不会引发中耳炎,但如果本身存在耳膜穿孔的情况,或者正处于中耳炎急性发作期,那么就不建议去游泳,尤其是水质卫生不达标的游泳馆。 另外,如果在游泳过程中发生呛水,导致卫生不达标的水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鼻咽部的咽鼓管,再通过咽鼓管达到中耳,就有可能引发中耳炎。


为什么儿童更容易中招呢?陈婷主任表示,儿童的外耳道较成人较平,容易进水。咽鼓管的构造也与成人不同,两端接近水平位,管径均较为粗大,且比较短,所以鼻咽部的分泌物容易经此流向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同时,儿童的免疫力较弱,容易患上上呼吸道感染,而上呼吸道感染也容易通过咽鼓管向中耳蔓延。


游泳后及时清理耳道残水


小朋友如何预防中耳炎?陈婷主任建议,小朋友在游泳前,最好把耳内耵聍清理掉,防止游泳时池水把耵聍泡软、膨胀,如果池水较脏就更容易造成感染,出现耳内疼痛、发烧等症状,还可能引发中耳炎、鼓膜穿孔等更严重的情况。


游泳过程中如果出现外耳道进水,可以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轻轻地把水吸出,也可以把进水的耳朵向下,用同侧的手掌按压耳廓,利用负压将水吸出;不小心被水呛到之后,千万不要用双手捏住鼻子擤鼻涕,可用生理性海盐水冲洗鼻腔。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急性发作的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以及中耳炎、鼓膜穿孔或外伤的人应该避免游泳,及时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医生提醒:如果游泳后出现相应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急性中耳炎一般不用手术,通过药物治疗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如果一拖再拖,治疗不彻底,转变为慢性中耳炎,经常性反复发作,导致中耳及内耳的病变,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了。



编辑:丁小燕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