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近日,省立医院胃肠医学中心杨国华主任医师团队用“三明治法”,为一名腹壁巨大纤维瘤患者将肿瘤完整切除后,巧妙地利用补片技术将腹壁缺损修补好。目前患者已顺利出院。
家住莆田的老姚(化名),肚子异常增大,如怀孕5月的孕妇。到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腹壁有一个巨大的肿物,病理等检查后,确认这是来源于肌层的纤维肉瘤,恶性程度较高,且肉瘤已侵犯膀胱。
手术难度较大,当地医院的医生建议转诊到省城的大医院。经多方打听后,老姚向省立医院胃肠医学中心杨国华主任医师团队求助。
老姚入院后,杨国华主任医师立即组织肿瘤内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胃肠外科、病理科等相关学科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由于肿瘤尚未向肝肺转移,且患者对放化疗不敏感,杨国华主任医师给出治疗方案:联合泌尿外科一起切除肉瘤,减少肿瘤负荷,术后补充放化疗,减少局部复发。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肿瘤切除后,腹壁会有巨大缺损,导致无法关腹。面对如何修补腹壁这一个棘手难题,杨国华主任医师查阅多方资料,并凭他多年的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经验,决定采用“三明治法腹壁修补术”,巧补“拆弹”后的“弹坑”。
“腹壁缺损修补术”的原理类似“三明治”,由腹壁补片、大网膜瓣及肌筋膜组成,来修补腹壁缺损。随后,杨国华主任医师团队先联合泌尿外科高祥勋、刘志华主任医师团队,实施“腹壁纤维肉瘤切除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将肿瘤完整切除,且腹壁组织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面对切除肿瘤后留下12*10cm的“天坑”,团队又实施了“腹壁疝修补术”,巧妙地对腹壁缺损进行修补。手术顺利,术后老姚康复良好,目前已顺利出院。
据介绍,杨国华主任医师在金山院区开展“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及“造口旁疝修补术”等疝手术多年,拥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他介绍,腹壁切口疝修补的要点在于恢复腹壁肌性筋膜连续性,以及利用补片实施无张力修补术,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