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新闻详情

因肺动脉高压,七旬依伯成了“蓝唇星人”

2023-11-13 来源:智慧海都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蓝嘴唇”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典型特征之一。75岁的老王(化名),因为心衰引起了肺动脉高压,嘴唇紫绀、常眼前黑蒙、一活动就气喘,也成了典型的“蓝唇星人”,生活质量日益下降,甚至还可能危及生命。


11月8日,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心内科柴大军教授带领团队庄伟教授、赖宇星主治医师、陈鑫主治医师、高彦伟医师等,顺利为老王完成了肺动脉去神经术,为他解决了难题。该手术也是我省开展的首例肺动脉去神经术,为此类患者带来新希望。


长期缺氧而“蓝嘴唇”

还被称为“心血管领域的癌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执行院长、心内科学科带头人柴大军教授介绍,通俗来说,肺动脉高压就是我们肺里面动脉血管的高血压。随着肺动脉压力的不断升高,会逐渐导致右心衰竭和严重的运动耐量下降,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大多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首发症状都是呼吸困难,尤其是活动后呼吸困难,且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由于长期缺氧,患者的嘴唇呈现为蓝紫色。”柴大军教授介绍说,目前临床上将肺动脉高压分为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相同,但总体预后不佳,常见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中位生存期仅2.8年,因此该病也被称为“心血管领域的癌症”。



肺动脉去神经术

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柴大军教授介绍,虽然随着靶向药物的应用,肺动脉高压预后明显改善,但目前靶向药物仅仅针对1型肺动脉高压,对于2-5型肺动脉高压仍没有针对性的有效手段,肺动脉去神经术可能为这些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肺动脉去神经术是一种经皮肺动脉介入治疗技术,是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团队研发的。手术利用特定的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肺动脉外膜的交感神经,用45℃~55℃的高温使神经髓鞘消失、轴突融合,从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心排出量,降低肺动脉压力,抑制肺动脉病理性重构,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和心脏功能。当前该手术已应用于1型、2型、4型肺动脉高压患者,为肺动脉高压患者带来新希望。


11月8日,柴大军教授团队为老王顺利完成了动脉去神经术。术后,老王各项指标良好,无临床相关并发症。同日,另一名患者也顺利完成了肺动脉去神经术。


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

建议筛查心脏彩超


柴大军教授介绍,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往往治疗比较困难,预后欠佳。因此一旦出现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感到非常疲倦等症状,尤其是本身患有左心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肺部疾病者,需要及时就医,由医生给出专业判断,以免贻误病情。


随着彩超测量的准确性提升,很多患者可以通过心脏彩超检查初步筛查出肺动脉高压了,进而到相关的肺血管中心进一步进行右心导管介入手术检查确诊和分型。如果有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可以先进行相关检查。


目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血管病中心已经成立,结合药物治疗、介入诊疗、心脏康复等,融合多学科诊疗优势,辐射全省及周边区域,为肺血管病患者,特别是肺动脉高压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全过程管理,为肺动脉高压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科普多一点

肺动脉高压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大多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首发症状都是呼吸困难,尤其是活动后呼吸困难,大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这往往是缺氧的表现,“蓝嘴唇”也因此出现。


2.胸痛。由于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压力随之增加,心肌耗氧量大,供血相对不足,心肌缺血从而引起胸痛,往往好发于活动后或情绪激动时。


3.头晕或晕厥:部分患者会出现心输出血量的减少,从而使脑供血不足,出现反复头晕,甚至晕厥的现象。


4.其他症状:如咯血、声音嘶哑、疲劳乏力、下肢浮肿、心悸、腹胀、纳差、腹泻、肝区疼痛等,儿童还可能出现发育异常或迟缓。



编辑:丁小燕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