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胡婷婷 通讯员 林浩 林曼君
血清β-HCG值,一般是临床中常见的用于确认妊娠和监测早期妊娠状况的常用血液指标,然而刚刚新婚不久的萧女士,血清β-HCG值异常飙高,竟查出罕见重症——非妊娠性卵巢原发绒癌。
近日,福建省妇幼精准医学妇三科孙蓬明教授、林灏主任医师团队为萧女士进行了手术,历时4个多小时,完整切除了左侧附件与肿瘤,清理干净所有的病理组织,并保留住了患者的生育功能。
新婚后,女子反复阴道出血、下腹痛
原来,刚刚新婚不久的萧女士,从年初开始,便出现反复的阴道出血,直到今年5月,某一天,突发的剧烈下腹痛令她几乎晕厥,急诊进入当地三甲医院后检查发现盆腔的左侧附件区出现了一个10公分左右的实性包块。更令人费解的是她的血清β-HCG值异常飙高,使用常规检测方法竟然爆表而无法给出准确检测结果。
经过多方求助,她辗转找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精准医学妇三科孙蓬明教授、林灏主任医师团队。“血清β-HCG(人绒毛膜促进腺激素)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是临床中常见的用于确认妊娠和监测早期妊娠状况的常用血液指标,但同时血清β-HCG也可以作为特定类型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抗原的标记物。”医生解释道。
可萧女士虽然正处在育龄期,其在半年前体检时并没有怀孕,且在外院体检的妇科彩超也完全没有异常。省妇幼保健院精准医学妇三科开始反复排查和组织多学科会诊,排除了多种可能性,最终确诊了萧女士罹患的竟是非妊娠性卵巢原发绒癌!“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369 000 000。”
肿瘤持续增大,患者命悬一线
得知患上罕见重症后,萧女士及其家人一度非常沮丧,妇三科所有专家团队全力以赴投入治疗。糟糕的是,正当检查完善开始初步治疗时,萧女士“二阳”了。而当萧女士基本状况稍有改善,她的卵巢肿瘤已经增大到了15公分。短期内迅速增大的肿物,除了带来更严重的下腹痛外,持续发热、身体机能的迅速消耗、免疫机能的急剧下降。
病重通知!病危通知!
医院连续发布了数份告知,命悬一线的萧女士危在旦夕。面对疯狂生长的肿瘤和严重消耗的身体机能,手术无疑面临巨大的风险,精准医学妇三科团队也心急如焚。
多方会诊,精准治愈罕见重症
当时,孙蓬明教授紧急联系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进行电话讨论。在此基础上,林灏教授与北协和妇科肿瘤杨隽君教授主持双边团队线上MDT会诊,投入紧张讨论,充分模拟各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制定了后续的处理预案。
为了萧女士的手术筹备,省妇幼保健院全院动员,手术室、麻醉科、重症监护室、输血科、检验科、超声科、医务科……众多科室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6月中旬,妇三科团队共同为萧女士完成了这台手术。孙蓬明教授亲自主刀,术中探查发现,萧女士腹盆腔中积血2600ml,过度增大的肿物引发了自发性破裂,肿物内部也有一个巨大的出血囊腔,并且周围肠管与腹盆腔组织致密粘连。术中组织脆烂,极易出血,手术难度极大。孙蓬明教授与林颢主任历时4个多小时,完整切除了左侧附件与肿瘤,清理干净所有的病理组织,并保留住了患者的生育功能,顺利完成手术!
坚强的萧女士在经历了7个疗程的EMA-CO化疗方案后,克服化疗的种种不适,9月29日,其血β-HCG降至正常水平,国庆期间迎来了合家欢。
科普:
非妊娠性卵巢绒癌极为罕见
卵巢的绒毛膜癌,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发生率不到所有卵巢恶性肿瘤中的0.6%,而萧女士罹患的非妊娠性卵巢绒癌,更为罕见,发病率约为1∶369 000 000,极为罕见。
非妊娠性卵巢绒癌多发生在儿童与年轻女性,常常以“月经不规则”、“腹痛”、腹部包块为首发症状,术前常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阳性体征,其影像学表现也无明显特异性,绝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前无法确诊,而常被误诊为更为常见的卵巢妊娠、出血性黄体囊肿、卵巢囊肿扭转、卵巢肿瘤等。同时,由于非妊娠性卵巢绒癌与妊娠性卵巢绒癌均有极其相似的组织学特征,单纯的病理无法明确分型,而二者的预后与化疗方案敏感性具有明显差异,使用STR技术检测是区分二者的重要检测手段,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非妊娠性卵巢绒癌具有较高的转移风险,即使术后亦容易复发,大多数研究认为术后需继续随访5年以上,随访期间应严格避孕。再次提醒广大女性朋友:一则应定期体检,了解身体健康状况;二则在出现月经异常或扪及腹部包块的时候,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妇科进行诊治,尽量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则若无生育要求,请严格避孕。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