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新闻详情

腹腔“潜伏”大肿瘤,女子血压老“跳舞”

2024-08-27 来源:智慧海都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她血压高达230mmHg

医生提醒:

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

高发年龄在30~50岁之间

患者会出现典型的发作性头痛

大汗及心悸症状


福州长乐的马女士(化名),今年才31岁,却饱受顽固性高血压的折磨,她的血压最高时竟达到230mmHg,是正常人血压的两倍,且降压治疗效果一直不佳。反复检查后,医生在她腹部深处发现一个直径12cm的巨大肿瘤,正是这个肿瘤导致她的内分泌功能异常,血压如同过山车一般。



案例:

年轻女子高血压 原是神经瘤引起


马女士因头痛、眩晕,到医院就诊后诊断为高血压。虽然口服着降压药,但她的血压总是“跳舞”,忽高忽低,收缩压(高压)最高可达230mmHg。后来,她查出腹部深处有一个直径达12厘米的肿瘤,而且肿瘤还像藤蔓般缠绕着周围脏器和大血管,手术切除可能大出血,甚至可能需要切除邻近器官,尤其是肾脏。


面对这个“心腹大患”,年轻的马女士几近绝望。反复打听后,她前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求诊。薛学义教授详细了解病情后进一步追问了马女士的家族史和既往手术史,发现她的母亲、外婆、阿姨等均有嗜铬细胞瘤病史,具有典型的家族遗传性,且她本人也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这说明可能伴发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薛学义教授表示。


薛学义教授建议马女士进行特殊显像剂68Ga-DOTATATE的PET/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马女士右侧肾上腺外巨大占位,生长抑素受体(SSTR)表达增高。结合她有顽固性高血压等临床症状,治疗团队考虑肿瘤可能为功能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是一种来源肾上腺外交感神经节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高发年龄在30~50岁之间,多为功能性肿瘤。由于儿茶酚胺类激素过量分泌,患者往往会出现典型的“临床三联征”,即发作性头痛、大汗及心悸。“这种肿瘤可引起高血压,这也是年轻人发生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薛学义教授团队陈少豪医生解释说。


医生:

机器人手术 保留了肾脏


陈少豪医生介绍,“潜伏”在马女士体内的巨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手术难度极大。一方面,肿瘤位于腹腔深处,手术空间狭小,操作难度极高;肿瘤还与右肾动脉、肝脏、十二指肠等脏器关系密切,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另一方面,肿瘤分泌的激素量大,使得马女士的血压像过山车般忽高忽低,增加了围手术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让治疗变得更加险象环生。


手术团队仔细研究后,决定通过机器人手术,在保留患侧肾脏的同时完成肿瘤的微创化切除。去除了高血压的原因,马女士的血压也将恢复到正常水平。



编辑:丁小燕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