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新闻详情

福建男孩3岁还不会说话,确诊孤独症!医生:这种病的五个常见表现,父母应提前了解!

2024-04-02 来源:智慧海都

N海都记者 胡婷婷 实习生 林沁玉


平平今年3岁,行为越来越怪异,不仅不和父母说话,不爱和别的小朋友玩,且喜欢一直重复摁开关,父母带他至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就诊,被确诊为孤独症。


今天(2024年4月2日)是第17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福建省儿童医院举办世界孤独症日健康促进活动,加强市民对于孤独症的了解,倡导全社会关爱孤独症儿童。


 


不会说话、重复玩开关

男孩3岁确诊孤独症


“当时,平平快两岁了还不会讲话,而且情绪很急躁,容易哭闹,家里长辈说男孩都晚说话,所以就没放在心上。”原来平平(化名)在2岁时,妈妈就发现孩子似乎与其他孩子有些不同,但以为只是孩子单独脾气大,且家里长辈说男孩都晚说话,所以就没放在心上。


直到平平3岁,行为越来越怪异,不仅语言表达落后,叫名字不回应,不爱和别的小朋友玩,且喜欢一直重复摁开关,把固定的玩具排列摆放,常常独自玩耍时出现摇头晃手的动作。


家人这才着了急,连忙带平平来到了福建省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康复科李民主任在进行详细的问诊后,考虑平平小朋友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可能性较大,平平小朋友随后完善了儿心量表、ADOS、C-PEP-3、VB-MAPP、感统等相关评估,以及脑电、脑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最终确诊为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ASD)。


经医生、治疗师和家长的不懈努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平平从连简单的套圈圈玩具都不会玩,开始会指认大部分常见的动物水果以及生活用品,也认识了爸爸妈妈,甚至出现了有意义的发音,能提简单的要求例如“饼干”。目前平平小朋友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游戏能力、适应能力等大幅度提升,已进入幼儿园融合。


早期“五不”识别法

应提前了解


李民主任告诉记者,孤独症的本质实际上是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多数病例的发育异常开始于婴幼儿期(3岁前),但均在5岁之前就已经表现明显。主要的表现为社会交往及交流障碍、重复刻板动作及狭窄兴趣。


那么该如何早期发现孩子是否患有孤独症?李民主任介绍道,孤独症的孩子主要有两大核心症状,第一个是有刻板行为,兴趣比较狭隘,第二个是社交能力特别弱。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常见表现为五个“不”:不听——听而不闻,叫他的名字不能及时回应;不看——没有眼神交流;不语——一般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不指——不会用手来指物;行为不当——出现一些反复摇头,甚至是自伤自残的行为。


“许多家长从未了解过此疾病,从而不知该如何带养这类孩子,导致家长束手无措很是崩溃。”对于孤独症的干预治疗,李民主任表示,早期科学干预有望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孤独症的干预应注重早期化、科学化、系统化、个体化、家庭化、社区化和长期高强度的训练,此外,孤独症孩子需要家长耐心的陪伴,家庭的氛围和家长的态度对于孩子的治疗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



“相信相信的力量,要做内心强大的监护人,接受事实,面对事实,孤独症需要一辈子的干预”。当日活动现场,孤独症患者家长陈女士(化名)分享道。


编辑:梁渠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