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4月15日-21日是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16日,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发布了《2023福建省肿瘤登记年报》《年报》显示,肺癌仍为“第一大癌”,甲状腺癌上升明显。
据介绍,《年报》对福建省9个地市28个肿瘤登记处的2020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合并分析,覆盖全省1565.83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数的40.02%,数据代表性较好;并根据各地市人口性别、年龄及城乡分布情况,对全省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估算。同时,为促进更广泛的交流,采用了中英文双语编写,同时提供网页版查询。
《年报》显示,福建省2020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估计为125021例(男性68260例,女性56761例),发病率为319.48/10万(男性337.22/10万,女性300.59/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为225.09/10万(男性238.71/10万,女性214.26/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为217.72/10万(男性236.30/10万,女性201.85/10万)。其中,恶性肿瘤男性发病前10位的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膀胱癌、脑肿瘤;女性发病前10位的是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子宫体癌、脑肿瘤;男女合计发病顺位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肝癌。
2020年福建省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福建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0~34岁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呈缓慢上升,35岁以后上升速度加快,在75~79岁年龄组达到最高,80岁以后有所下降。城市地区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均高于农村地区。
《年报》还显示, 福建省2020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估计为64901例(男性43617例,女性21284例),死亡率为163.31/10万(男性212.93/10万,女性110.49/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为104.61/10万(男性 143.71/10万,女性67.29/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为103.59/10万(男性143.26/10万,女性65.94/10万)。其中,男性死亡前10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脑肿瘤、鼻咽癌、胰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女性死亡前10位的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子宫颈癌、脑肿瘤、胰腺癌、卵巢癌。男女合计死亡顺位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脑肿瘤、女性乳腺癌、胰腺癌、淋巴瘤、子宫颈癌、鼻咽癌、白血病、口腔癌、胆囊癌、前列腺癌。
2020年福建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福建省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0~49岁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50岁以后上升速度加快,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最高,85岁以后有所下降。城市地区男性死亡率较高于农村地区,女性死亡率与农村地区接近。
福建省肿瘤医院院长、福建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福建省抗癌协会会长陈传本教授介绍,近年来,我省每年都会出一份肿瘤登记年报,输送相应的数据,由于检测点分布比较好、数据代表性好,获得国家癌症中心的高度认可。总体的来看,福建省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肺癌占据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女性的发病率当中,和其他一些省份的报告一样,乳腺癌和甲状腺癌比较高,从2020的数据来看,甲状腺略高于乳腺癌。“但从危害程度来说,我们依然把乳腺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大癌症病种。因为,相对来说,甲状腺癌的整体预后比较好,甚至一些早期原位癌可以长期带瘤生存。”陈传本教授解释说。
“门诊中有很多在体检中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来咨询。”福建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头颈肿瘤综合诊疗小组组长刘辉教授表示,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除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还是与市民加强了体检,特别是彩超普及有很大关系。同时,他表示,对甲状腺结节的干预需持慎重态度,要根据结节的性质、大小 、生长位置来综合判断。一般来说,4A以上类别、大于0.5cm的甲状腺结节才需穿刺等处理。 预防甲状腺疾病,除了要适当碘饮食,还要规律生活、适当运动。
4月15日-21日是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16日上午,福建省肿瘤医院举行了大型专家义诊活动,十多位不同专业的专家共同为市民义诊。
义诊现场
福建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肝胆胰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刘景丰教授表示,随着工业化进程,生活方式的改变,寿命的延长,肿瘤疾病处于高发态势,更需要在新时代建立肿瘤防治的新生态,做到人人都参与,人人都尽力。因此,我们要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更多地掌握肿瘤防治的相关知识,科学防癌抗癌,做好自己的健康卫士。
此外,他也提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谈癌色变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更多的癌症病人得到有效治疗,癌症病人的生存时间也在显著延长。今后,在防治方面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有效措施,既要在降低发病率上作更多努力,同时也需要在癌症综合治疗上取得新的突破,让更多“不可治”病人变成“可治”,提升远期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作为全省肿瘤防治与研究事业的重要平台,我们要以建设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为契机,开启两个院区建设的新征程,增强本领,在肿瘤防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助力建设健康福建赋能添彩。
编辑:梁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