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海都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杜航
来自泉州10岁的男孩兵兵(化名)是个阳光男孩,可是却很害怕上体育课了,因为一跑步,他就觉得呼吸困难。家人带他上医院一查,才发现是先天性漏斗胸,胸腔凹陷最深处达5厘米,已经开始压迫到心肺。
家长带着兵兵到福州求医,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原福州空军医院)接受了微创手术,把多年“漏斗”整平了。近日,兵兵到医院复查,医生发现,孩子恢复良好,不再气喘,除了不能做一些剧烈运动,已和同龄孩子无异。
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普通胸泌外科王东阳主任介绍,兵兵来就诊的时候,脱去衣服,前胸自第二肋软骨至剑突上向内后凹陷呈漏斗状,最深处有5cm,能塞进一个小拳头。
孩子的妈妈告诉医生,兵兵出生的时候就发现患有“漏斗胸”,只是不太明显,家里人也没在意。直到7岁,随着孩子快速生长发育,家人才发现,胸前的“小坑”变成了形似大漏斗的“坑”。而最让他们担心的是,兵兵说上体育课很累,因为只要一运动就胸部就有压迫感,跑起来的时候还呼吸困难。就诊当地医院后,医生怀疑漏斗胸的压迫已经影响了兵兵的心肺功能,建议尽快手术。然而传统的漏斗胸矫正手术需要“大刀阔斧”,这让兵兵妈妈犹豫不决。
今年暑期,听说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今年开展了“微创漏斗胸畸形矫正术”,家长赶紧带着兵兵慕名前往。 经过CT等检查,医院为兵兵定制了特制的一个矫形钢板。在完善术前检查后,8月9日,王东阳主任、杨胜生、周顺楷、林琳医生团队为兵兵全麻下行“微创漏斗胸畸形矫正术”。术中,在兵兵的左右胸壁上切开一个小口,在胸腔镜监视下,将塑形好的矫形钢板穿过胸骨和心脏之间的间隙,“抬”起塌陷的胸廓,实现矫形目的。其间特别注意避免伤害到心脏。术后,兵兵的胸口肉眼可见地“抬”起来了。
“术后一周,兵兵就出院了,现在恢复得很好。”上周,兵兵前来复诊,王东阳介绍,这根钢板将至少留置在兵兵体内2-3年,待骨骼发育固定,根据情况取出。
生活水平提高的现在,人们营养丰富,儿童因缺钙而引起的“漏斗胸”的情况大大减少,但仍要注意。
“今年夏天到现在,科室就实施了6例漏斗胸矫形手术,而且全是男孩。”王东阳主任介绍, “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明确,发病率一般在千分之一左右,可见漏斗胸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男女比例为4:1左右,有家族史的患者发病率也会明显增加。
漏斗胸患者在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胸廓凹陷严重时,心肺功能会受影响,导致患者出现活动受限,这时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干预性手术治疗。“该病越早治疗越好。年龄较大的患者矫正时间更久、恢复相对会慢。
15岁的小林(化名)同样是在上体育课发现呼吸困难才到医院检查,发现了严重的漏斗胸。 “小林身高已经180厘米,这时候骨骼也长实了,矫正起来就更费劲,康复也需要长时间。所以我们提醒家长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王主任还介绍,有患者的“漏斗”出生时就有,只是不明显,随着青春期快速发育,漏斗才越来越明显。随着畸形越来越明显,不仅影响孩子生长发育,还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
编辑:梁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