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新闻详情

节后胃肠紊乱?福建专家推荐几道健脾消食汤!

2025-02-07 来源:智慧海都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宝珍

春节假期,顿顿大鱼大肉,饱了口福,却累了胃肠。被“搅乱”了的脾胃该如何调?开假上班后,不少人感觉“身体仍未回归”,时常困倦、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这又该如何提振精神?

福建省康复医院中医内科庄学琼主任医师说,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假期里没有节制的饮食,不仅会加重脾胃负担出现食积,还会引起气血生化不足,导致肺气虚,使人体的防护墙变得薄弱,给外来病原提供可乘之机。而立春后,阳气升发,正是调养脾胃的黄金时机。


冬春时节养生防病 谨记三要点

冬春交替时节,早晚温差大,正是各种病毒特别活跃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扶正气、固卫表。庄学琼主任医师提醒,此时养生防病,有三个要点:消食滞、清虚火、补肺气


首先避免暴饮暴食。过食甘肥厚腻,会增加肠胃负担,容易食滞于脾胃,伤脾阳,出现胃胀,打嗝,难以入睡等,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其次调整作息。假期里经常熬夜、睡眠不足,耗损元阳导致虚火上浮,阴虚火旺,出现口干、喉咙干、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如果虚实不辨乱清火,反添寒湿。


冬春交替时早晚温差较大,容易受风受寒,出现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脾胃受损还会引起气血生化不足,加重肺气虚,因此,此时要适当补肺气。


调理脾胃 打好全年“健康地基”


“中医常讲‘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作为人体的气血生化之源,是养生的关键所在。”庄学琼主任说,脾就像房屋的地基,只有地基稳固,身体健康才能得以保障。


过去,很多人觉得脾胃气虚只是老年人和体弱人群的“专利”,实际上,在快节奏的生活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也有脾胃气虚、阳虚的情况,脾肾亏虚的情况也愈发常见。


为此,庄学琼主任推荐了几款健脾消食汤,帮助大家调理脾胃,尽快应对“节后综合征”。


茯苓薏米山药汤

材料:茯苓、薏米、山药各30克,陈皮3克,也可加入适量瘦肉煲汤。

点评:茯苓、薏米化湿,山药为健脾之物,脾主消化,陈皮燥湿理气,一同煲汤有化湿消食健脾之功。


白萝卜淮山扇骨汤

材料:白萝卜半根,铁棍淮山200克,扇骨500克,生姜3片,枸杞10余粒。  

点评:消热除滞。尤其适合是冬天活动较少、胃胀不适的人群,普通人群也可作为保健汤饮。


北芪玉米须芡实排骨汤

材料:北芪(黄芪)60克,玉米2根,玉米须15克,芡实30克,排骨300克。

点评:补中益气,补脾祛湿。尤其适合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出现湿重体困、小便不利等人群。


庄主任还表示,穴位按揉对春季养肝健脾祛湿也有所助益。消化不良最常见症状为腹胀、早饱感,多与气机阻滞相关,按揉足三里、中脘穴、内关穴各50~100次,能迅速缓解腹胀,促进胃肠道蠕动,同时可减轻呃逆、恶心欲呕感,还能改善排便。



编辑:戴艺敏

责任编辑: 戴艺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