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新闻详情

闽藏一家亲!10名藏同胞跨越3000多公里来闽微创置换关节!

2023-09-28 来源:智慧海都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陈钰涛


9月27日下午5时许,随着最后一名患者回到骨科病房,10名来自西藏昌都患大骨节病的藏族同胞,在福建省立院医院顺利完成了不切开肌肉的微创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的他们精神状态良好,开始简单的术后康复。


据悉,这10名藏族同胞有机会来到3000公里外的福建手术,得益于两个月前在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支持指导下,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昌都市卫健委联合邀请,福建省立医院骨科徐杰教授团队远赴西藏开展的一个专项义诊筛查活动。


此前,已经有同样来自西藏昌都的3名脊柱侧弯患者,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手术了治疗(本报8月27日曾报道)。


千里跋涉 开启人生新“膝”望


9月22日,10名患大骨节病的藏族同胞顺利达到福建省立医院


省立医院骨科林院主任医师介绍,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多见于高海拔、高寒冷地区,关节疼痛、变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该病终未期目前最好的治疗办法是关节置换。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我国北方多见


两个月前,徐杰教授团队赴西藏开展专项义诊筛查后,并安排筛查出来的10位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的患者来福建手术治疗。9月22日,这10名藏族同胞顺利达到福州,入住省立医院骨科。


46岁的扎西拉央已经被大骨节病困扰了20多年,曾经的她是干活能手,早上在牧区放羊,下午下地干活,一切都做得游刃有余,但自从被大骨节病“缠”上后,双腿逐渐浮肿,时不时发作带来的刺痛让她痛苦万分。随着病情的进展,她基本无法再劳作,但为了两个还在上学的孩子,她不得不去建筑工地打零工,和丈夫共同维持生计,每当疼痛的时候,只能通过吃止痛药勉强熬过去。幸运的是,两个月,她参加了大骨疾病公益筛查活动,并获得了和另外九位患相同疾病的“老乡”一起来福建手术治疗的机会。


同样的,曾经靠挖虫草为生的扎西卡由于常年在5000多米高的雪山上攀爬,他的双膝都得了大骨节病,并于去年在成都置换了右膝关节,伤口长度20厘米左右,现在偶尔会隐隐作痛。当他了解到福建省立医院做膝关节置换手术是用微创不切开肌肉的术式,伤口小,基本无痛,便对手术充满了期待。


全国首创 醒来即可下地行走


徐杰团队在为藏族同胞手术


本次手术分两天进行。9月26日、27日,省立医院骨科徐杰,林院、汤发强、陈祖星主任医师带领四个关节组,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的协助下,分别为10名藏族同胞进行不切开肌肉的微创膝关节置换术,该术式自2015年在国内率先应用后,目前手术例数已居全国第一。


该手术采用的是创新的内侧切口、微创肌肉下的手术方法,这种创新手术不用切开肌肉,即可让患者在最小的创伤后得到最快速的康复,并在麻醉苏醒后便能屈伸膝盖活动超过120°,且下地走出手术室。


徐杰教授在给患者检查


徐杰教授介绍,原来正常人体膝关节夹角为87°,但传统骨科医生在更换膝关节时,都是将新的人工关节垂直于骨面安装,由于安装后的新关节与正常膝关节仍存在3°的微小误差,使得部分患者在术后存在疼痛不适等问题。为解决3°的误差,团队创新手术理念、方法,并设计新的手术工具,精准定位87°的安装位置,再配合上不切开肌肉微创手术的完美组合,伤口仅7cm,患者疼痛感大大降低,术后恢复速度自然加快。


果然,麻醉苏醒后,扎西卡活动膝关节,发现可以无痛屈伸120度,不仅如此,扎西卡还从手术台下地缓步行走出手术室。笑容溢满了他的脸上,双手合十连声跟医护人员说:“谢谢!”


俞国雨医生在给术后的扎西卡检查



编辑:丁小燕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