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新闻详情

早起有这3种迹象,说明这个器官可能出问题了!对照检查一下

2024-10-28 来源:智慧海都

眼袋和黑眼圈,是很多人会遇到的小困扰,它们不仅影响外貌,有时还可能是健康问题的“外在信号”!


早晨起床有这3种迹象,

肾脏可能出问题了!


浙江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何东元2024年10月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眼袋大是很多人的困扰之一。年龄增长、长期熬夜、用眼过度、日光暴晒等因素都会导致眼袋逐渐明显。但如果眼袋越长越大、越来越明显,可能是肾出了问题。


人体在不断吸收各种营养成分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系列代谢废物。作为排泄废物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当肾脏出现问题,过滤能力下降,一些代谢废物可能会积聚在眼周,长出眼袋或使原有的眼袋增大。眼部皮肤颜色也可能发生改变,如黑眼圈加重。


因此,如果常在清晨起床后发现:眼睑、颜面部或双下肢水肿,甚至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需及时就医,如果尿常规检查显示异常(蛋白尿、血尿),往往是提示肾小球疾病的有力证据。


此外,尿路感染、膀胱炎甚至是膀胱癌等泌尿系统疾病也可能造成机体水潴留、出现眼袋,需引起警惕。①


肾脏有问题

会出现8个信号


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肾内科主任张翥2022年在医院公众号刊文中表示,经常性感冒、困倦乏力、打不起精神、嗜睡、吃东西没胃口……这些都是肾病的隐秘征兆,患者在前期往往察觉不到。


出现下列症状,应尽早进行肾脏相关检查,以免拖出严重后果。


1. 水肿,包括眼睑、面部、下肢等部位;


2. 疲乏无力,精力不充沛;


3. 夜尿增多;


4. 尿中有泡沫、血尿;


5. 高血压,尤其是年轻人高血压;


6. 恶心、呕吐,食欲降低;


7. 面色、眼睑及甲床苍白;


8. 呼气有氨味。


特别要注意: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和肥胖人群是肾病的高危人群。这些疾病表面看似和肾脏没有直接关系,却都是慢性肾病的潜在人群。②


日常保护肾脏

做好这几点


早期肾脏损伤时身体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患者往往无法察觉,如果已出现肾脏病明显临床症状,往往为时已晚。正因如此,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护肾。


1. 别吃太咸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二区副主任王文健2021年在广东卫生在线刊文中表示,重口味饮食的食物里富含酸、钠、电解质等,这些成分大部分需经过肾脏排泄。当肾脏有问题时,不利于排泄,这些有毒物质就会蓄积在体内,对身体健康不利。③



2. 多吃蔬果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汤珣曾在医院公众号刊文中表示,要注意避免高盐、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④


3. 避免久坐


熬夜或者久坐时间太长,不利于肾脏的血液回流,所以肾脏不好的人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熬夜和久坐。③


4. 多喝白水


充足的水分可以降低有害物质在肾脏中的浓度,帮助废物更快更好地排出,并防止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④

但要注意,肾脏没有任何问题的人,多喝水对肾脏是有好处的,可促进有毒物质的排泄;如果肾脏有损伤,过多喝水对肾脏可能会是一种负担,还是要在医生指导下饮水。③


5. 少喝甜饮


甜饮料中的色素、添加剂可直接伤害肾脏,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容易诱发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增加患肾脏病的风险。⑤


有的无糖饮料则含有人造甜味剂,这些人造甜味剂含有较多磷,会增加体内的磷负荷、酸负荷、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会影响钙的吸收,也会影响铁、锰和锌等矿物质的利用也会受到干扰。而这些都与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有关。⑥



6. 不要憋尿


深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王圳2024年在医院公众号刊文中表示,长期憋尿会对泌尿系统与肾脏造成一定压力与损伤,大量尿液的长期储存会导致膀胱过度充盈,携带有害物质与细菌的尿液可能回流,导致尿路感染、肾脏积水甚至更严重的肾病。⑦


7. 不乱吃药


肾脏是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如需用药,应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忌乱服药,尤其是止痛药、各种土药方、草药等。④


8. 定期体检


尤其是尿液检查,及时尽早地发现肾脏病。另外,高血压和高血糖是影响肾脏健康的重要“黑手”,因此平时要注意监测数值、按时服药,平稳控制血压和血糖。④


这3项检查

可以发现早期肾病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彭芬芬表示,健康成年人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规律体检,这3项检查可以帮助早期识别无症状肾病患者:


1. 尿常规:如果尿蛋白、潜血白细胞两个都有加号,就要考虑尿路感染或肾小球肾炎的可能。


2. 血生化:若血清肌酐超标,也证明肾脏功能减退。


3. 泌尿B超:可以辅助判断有没有出现泌尿系结石、肿瘤、囊肿发育异常等情况。⑧


来源:健康时报

编辑:魏元适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