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医生提醒:
春节处理鱼虾蟹等海鲜,
注意这种“夺命菌”!
春节来临,各家各户都在准备美食,福州人的餐桌上,鱼虾蟹等是必不可少的。专家提醒,处理海鲜时,最好戴上手套,以免被海洋微生物海洋分枝杆菌感染,从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近日,福清的王阿姨就因为在处理海鲜时,左手无名指不慎被鱼刺扎伤,没有及时处理,结果食指不断肿胀、疼痛,且逐渐蔓延到其他手指及手掌、手腕,整只左手肿胀、疼痛、僵硬、麻木,出现握拳等功能障碍,最终通过手术才解决。医生说,再迟一点就医,有可能需要截肢了!
手指被鱼刺扎伤未处理
3周后整只手肿胀、麻木
据介绍,王阿姨家住福清城头镇,两个月前在家处理海鲜时,左手无名指的指尖处不慎被鱼刺扎伤了,起初,她并没有当回事,未对伤口进行特殊处理,仍旧继续处理海鲜。
没想到就这一扎,之后让王阿姨痛苦不堪。3周后,手指仍旧反复肿胀、疼痛,且僵硬、活动受限,甚至蔓延至其他手指,还往近端“跑”,波及了手掌和手腕。这下王阿姨有点坐不住了,到当地诊所进行消炎等对症处理,但无明显好转。不久,腕部、手掌部的肿胀加剧,无法握拳,手指还出现麻木感,夜里难以入睡,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王阿姨赶紧到当地医院检查。检查提示,她的左侧腕部、手掌部水肿,并有大量炎症积液。但当地医院并未给出诊治意见。此后,王阿姨辗转省城多家医院,进行了抗风湿、抗感染等治疗后,手部症状仍旧无好转。
手术清除病灶松解神经
医生说:再迟一点可能要截肢
辗转2个多月后,王阿姨前往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求诊。郭亮、陈楚医生接诊后,考虑王阿姨患的是“手部感染性腱鞘炎”,是由“海洋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
“海洋分枝杆菌是一种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致病分枝杆菌,感染可沿着皮下、腱鞘蔓延。”郭亮医生解释说,王阿姨左手无名指被鱼刺扎伤、感染后,细菌沿着腱鞘蔓延至手掌和手腕部,导致腕管内滑膜增生、肌腱膜增厚,并引起肌腱粘连,从而出现手部功能障碍。“病情再发展下去,有可能需要截肢,临床上这样的病例不少。”
郭医生介绍,感染了海洋分枝杆菌,早期能发现的话消炎处理就可,到了慢性期,软组织增生影响到了手的功能,只能通过手术清理病灶、松解组织。
随即,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吴学军主任团队给王阿姨的手部进行了“病灶清除+肌腱松解+腕管减压+神经松解”手术。手术进行了一小时左右,清除病灶,松解肌腱和正中神经,为神经恢复及功能锻炼创造条件,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功能进一步丧失,甚至截肢的风险。
目前,王阿姨左手伤口恢复良好,开始功能锻炼,并逐渐恢复了自主屈伸功能。
经手术,王阿姨的手将逐渐康复
提醒:
处理鱼虾蟹,谨防“夺命菌”
“被鱼虾刺伤,不可轻视。”福州市二总医院手足外科吴学军主任说,海洋分枝杆菌被称为“海洋里的无声杀手”和“夺命菌”。它不仅可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感染还可沿着皮下、腱鞘蔓延至整个患肢。如果被感染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可能会引起腱鞘炎、滑膜炎、关节炎,甚至是骨髓炎等严重后果,出现肌腱的断裂、骨组织的坏死,需要截肢治疗。“幸好王阿姨的免疫力尚可,加上就诊时间不算晚,只在手及腕部出现相关症状,并没有引起骨关节的损伤。”
吴学军主任还介绍,海洋分枝杆菌往往需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菌培养等检测,才能明确诊断。由于检出率较低,患者常常被延误治疗。另外,由于患者有手部肿胀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情况,还容易被当作风湿性关节炎等内科疾病来治疗。因此,患者多有长期吃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止痛药或激素的情况,从而延误了治疗,甚至加重病情。
吴主任特别提醒,年关将至,家庭聚餐接触海物时,一定要注意防护,避免受伤。一旦被海鲜刺伤,正确处理伤口的步骤为:
先挤出伤口中的部分血,用流水冲洗伤口,随后用碘伏消毒伤口;
如果后续伤口处出现红肿热痛或化脓感染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若经过二周抗炎治疗后,伤口仍未愈合,应该跟医生说明创口为鱼虾蟹等刺伤所致,排查有无海分枝杆菌感染。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