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不少人有这样的烦恼:躺床休息的时候,总感觉嘴里反酸,胸口还火烧火燎的,让人心烦意乱辗转难眠……这种症状往往是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
据介绍,福州的李女士(化名)就有胃食管反流病多年了,一直服药治疗,效果都不明显。日前,在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医生在内镜下将其咽喉中的一块被称为“抗反流”的黏膜切除,反流的症状就明显减轻。
半小时切除黏膜,遏制反流来袭
据介绍,李女士多年来饱受反酸嗳气的困扰,服用了多种药物,但反流症状总是反复。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郑晓玲主任医师针对李女士的病情,联合消化内科团队开展了多学科诊疗会诊。考虑到李女士的病情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且药物控制效果差,郑晓玲主任医师建议进行“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
检查发现,李女士的食管黏膜光整,但食管与胃连接处“贲门”松弛开放。因此,医生通过胃镜切除了李女士的部分贲门周围的黏膜,让食管与胃连接处“贲门”恢复紧致,就像给松弛的“阀门”上了一把锁,不再松弛开放从而避免反流。整场手术仅用时三十分钟。术后3天,李女士就恢复了正常饮食,反酸、胸痛等症状得到改善。
宜少吃多餐,睡觉时适当抬高床头
郑晓玲主任医师介绍,正常人的食管存在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并且能及时清除这些反流物的抗反流机制。而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简单说,就是各种原因引起这些抗反流的机制“躺平”了,不好好“干活”了,以致胃酸、胃蛋白酶、胆盐、胰酶等反流物质损伤了食物粘膜,引起炎症、糜烂、溃疡或狭窄,甚至癌变。
“出现胃食管反流,主要通过规范服用药物进行治疗。”郑晓玲主任医师介绍,胃食管反流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往往要长期坚持服药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无法坚持长期服药,可考虑内镜反流治疗。在内镜下切除一小块胃食管结合部的粘膜,让原来松弛的“贲门“重新变得紧缩,同时,形成瘢痕,从而避免胃或12指肠内容物流窜到食管“为非作歹”。
专家同时提醒,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饮食上以少吃多餐为宜,不宜过饱,同时忌烟、酒、咖啡、浓茶、巧克力和酸食,避免餐后即平卧。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避免各种引起腹压过高的状态。此外,肥胖者还要注意减肥,也不要为了减肥而过度束腰。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