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新闻详情

新版百日咳防控方案印发,月子中心、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为防控重点

2024-05-29 来源:智慧海都

近日,由国家疾控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制定的《百日咳防控方案(2024年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更加易感。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或自然感染,均不能获得终身保护。该病病程较长,典型症状可表现为持续2~3个月的咳嗽,故称为“百日咳”。


据国家疾控局公布的我国法定传染病情况,1~2月,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这两个月出现了13例死亡病例。


根据最新公布的3月我国法定传染病情况,全国报告百日咳27078例,比上个月多了近1万例,仍处于快速增加阶段。3月已无死亡病例。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3月的百日咳报告病例仅为821例。


针对现有的百日咳疫情,《方案》明确了防控工作总体要求和病例报告管理、多渠道监测、预防接种、暴露后预防、聚集性疫情处置、重点机构疫情防控、实验室检测等具体措施和要求,指导各地进一步规范做好百日咳防控工作,持续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


月子中心、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医疗机构是防控百日咳疫情的重点机构。


公众如何有效预防百日咳?


《方案》建议:一是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要求,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


二是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是预防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特别是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


三是及时就诊。公众特别是婴幼儿出现持续性咳嗽等疑似症状后应及时就诊,通过及时规范治疗,降低疫情传播及重症的风险。


四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丁小燕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