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胡婷婷
1月6日,正式进入小寒节气。自然界中的寒邪主令,气温低,寒气重,阴邪盛而阳气弱,人体的阳气亦虚弱,容易被风寒湿邪伤。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内科李奕祺副教授介绍,小寒时节的养生关键,就是顺应天时,养阳护阳。
合理运动畅情志
李奕祺副教授介绍,小寒时节适度锻炼,不仅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还可以调动、升发阳气,为机体提高御寒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冬季天气时常阴郁,人的情绪也易低落,适度的运动同样有利于保证情绪的乐观,对身心健康是大有益处的。
但需特别注意的是,小寒时节锻炼,选择的运动形式应尽量温和,如散步、慢跑、打太极、八段锦等,且应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进行,运动到微微出汗即可,不可至大汗淋漓,阳耗津伤。
早卧晚起蓄阳气
“冬季是收藏阳气的时节。”李奕祺副教授说,小寒时节,夜半温度往往是一天中的最低。因此,“早卧晚起”这一作息顺应了大自然的变化,是最适合蓄养阳气的。同理,若是晚间熬夜,机体则易受寒邪侵犯,耗伤阳气,不利于身体健康。
此外,防寒保暖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诸阳之本,注意头颈部和四肢的保暖,骑车时戴好帽子、围巾、手套,穿衣以温暖而不出汗为度,便可使阳气得所,养生得宜,邪不能害。
饮汤沐足强筋骨
“进入冬季,人们常常会感觉手、足的冰凉,更有甚者则出现腰膝关节的酸痛、冷痛,有心脑血管疾患病史的人群,发作风险也明显升高。而到了小寒时节,随着气温进一步地降低,这些不适也更加明显。”李奕祺副教授说,由于寒邪主令,入侵人体损伤了阳气。心主血脉,心阳被伤,血脉不通,血行不畅则易痛易瘀;肾阳为阳气之本,肾阳被伤,阳气不达四末,就出现了手足冰凉,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四逆”。肾又主骨、生髓,髓不养则骨不坚,不坚则绵软无力,不养则酸疼隐痛。
因此,晨起日出后匀速散步,睡前以温水沐足,不仅可以使经络通畅,促进气血运行,沐足时对症加入中药材,加以足趾、足心的按摩,还可以通过进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末梢及穴位,达到防病治病、强筋壮骨的效果,使小寒时节的养生事半功倍。
【推荐沐足方】
材料:黑顺片15g 干姜10g
步骤:锅中加入1000ml水与上述药材,煮半小时,放凉至40℃左右即可泡脚。一次10-15min,2-3日一次为宜。
适用人群:平日手足冰凉、畏寒喜暖、腰膝酸软或冷痛者。
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应适当降低水温。
2.泡完脚后应缓缓讲脚从足浴盆中抬起,不可过快。
【推荐药膳】
肉桂冬瓜排骨汤
材料:肉桂3g 排骨250g 冬瓜100g 葱白3段 生姜3片 白胡椒粉适量 盐适量
做法:
1.排骨、冬瓜洗净切块备用,葱白切段,生姜切片备用;
2.将排骨放入冷水中浸泡30分钟,撇去血水。锅中放入冷水,将洗净的排骨放入锅中,并倒入少许料酒去腥;
3.水开后,将肋排控干水分捞出,葱姜切片放在一起待用;
4.汤锅中放入开水,等锅内的水再次开后,将排骨、葱姜、肉桂放入锅中,大火开锅后,转为小火煲40分钟;
5.小火将排骨煮40分钟后,将切片的冬瓜倒入排骨汤中,并将肉桂捞出;
6.开后去掉浮沫,加入适量盐、白胡椒继续炖煮15分钟即可。
冬笋炒腰花
材料:猪腰300g 洋葱半颗 冬笋50g 鲜红椒25g 胡椒粉适量 葱3段 姜2片
做法:
1.将猪腰撕去皮膜,片成两半,再片去腰臊,斜刀法将猪腰剞成十字花刀,再用直刀法切,每切三刀切段约切1厘米宽的带花条形,用精盐、湿淀粉拌匀;
2.将冬笋、香菇、鲜红椒均切成小条,葱切成段;
3.用生抽1勺、高汤2勺、味精半勺、湿淀粉2勺调成汁备用;
4.锅内热油烧七成热,下入腰花炸至成熟时倒漏勺沥油,锅中留油1汤匙,下入红椒、冬笋、葱段煸炒几下,随即倒入调好的汁,待汁收浓时倒入腰花,撒上胡椒粉装盘即成。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