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朱玉
医生提醒:
溺水获救后仍要前往医院完善检查,
以确保安全;
暑假是游泳溺水高发期,
家长要万分重视!
近日,福州一名12岁的少年,私自和小伙伴去附近景区的溪流游泳,结果遭遇溺水,保安将他救起并进行胸外按压后,逐渐恢复了自主呼吸,但送往医院后仍发现短短三个小时已出现“大白肺”。幸好经过治疗,少年情况好转,目前已出院回家。
专家提醒,暑假是游泳溺水高发期,溺水获救后不要直接回家,最好前往医院完善检查确保安全。
据介绍,7月7日下午四时许,12岁的小常(化名)在父母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同伴前往十八重溪游泳嬉水,不幸遭遇溺水。幸运的是,景区保安及时发现并迅速将小常救起,就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总算使他恢复自主呼吸。
被就近送往卫生院的小常,情况不容乐观,紧急赶来的父母跟随急救车将小常一同送往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急诊科侯仲佺医生接诊时,小常脸色苍白,意识淡漠,心跳快,呼吸也非常急促。
“给予面罩吸氧,血氧饱和度还一路往下掉到80%,动脉血气值氧分压低于60mmHg。迅速上呼吸机才得到缓解。”进一步CT检查更是发现,距离溺水才短短3个小时,小常的肺部因为大量炎症性渗出,已经大面积呈现白色,成为我们常说的“大白肺”。
医生初步诊断,小常为溺水后肺部大量渗出引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导致缺氧性呼吸衰竭,发病速度快,病情进展迅速,晚期易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50%~60%。
好在小常送医及时。他被立即送往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给予心电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抗炎、利尿、减少渗出等处理……经过医护人员迅速采取各项救治措施,严密观察并动态评估体征变化,小常的各项指标得以好转。呼吸、心率平稳,血氧饱和度上升至100%,血气值氧分压恢复正常。小常转危为安,神志清醒可以正常对话。在住院治疗五天后,小常病情康复并顺利出院。
每年暑假,溺水都是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是排在我国1~14岁儿童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急诊科医生提醒广大家长和市民,危险并不是只发生在水中,即使被救上岸后恢复自主呼吸,也存在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甚至急性呼吸衰竭的可能性,一定要前往医院完善相关检查,以免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