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胡婷婷
“picc管残端断裂在心脏上,已经非常危急,掉落在在肺动脉深处,更像是‘定时炸弹’,如果不完整取出,极有可能会引起重要脏器梗死,导致生命危险!”上海儿童医院中心福建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心内科执行主任吉炜说。
原来6岁的小丽是一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孩子,在当地医院化疗期间,留置的picc管拔除后残端断裂,医院尝试利用DSA技术取出短管,尝试5次手术均无效。小丽妈妈听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主任、福建省儿童医院心内科学术主任李奋定期在福建省儿童医院坐诊,抱着一线希望带着小丽来到李奋主任门诊。
经过检查和问询后,李奋主任认为:目前短管在上腔静脉入口处,一方面异物可能会引起血管栓塞,另一方面,异物脱落至心脏、大血管极有可能引起重要脏器梗死。
“一定要帮孩子取出异物残留。”准备好手术预案后,李奋主任便组织了包括心外科陈强主任团队在内的多学科小组展开施救。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手术中造影发现断裂的外管道不见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张不已。“这意味着断管肯定脱落,而且目前堵在什么位置无法确定,随时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吉炜告诉记者。
随即,李奋主任带领团队,再次通过详细的心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断管随着血流飘到了左下肺动脉主干,极有可能会引起肺栓塞。
此时,有两种可以实施的手术方案摆在了面前。一种是由心外科实施开胸手术,切开血管和肺组织,连同异物一起切除,但这同时意味着创伤很大,危险程度较高,而且恢复很慢。第二种便是由心内科通过体表穿刺的方式下利用导管取出,但因为导管精确到达左下肺动脉难度极高,而这意味着对于医生的考验也很大。
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和家属沟通后,李奋主任毅然而然率领心内-心外多学科团队,采用了第二种手术方案。
左为导丝和轨道抵达断管脱落处,右图手术中,导丝探及目标开始抓取。
通过大腿根部穿刺静脉,后置鞘,纤细的导丝离“异物”越来越近。探及到目标后,导丝进行缠绕、勾取、迁移……不到一个小时,小丽肺动脉深处的PICC管残端被成功取出。“这下安心了,感谢你们!”小丽父母露出久违的笑容。
据介绍,PICC管是肿瘤患者进行化疗的重要通道,PICC管使用或维护不当可出现PICC管堵塞、激发血栓形成甚至PICC管断裂。当出现PICC管断裂时,断裂的PICC管可沿血流回到心脏,最终到达人体的肺动脉。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