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宝珍
"年纪大了,喘两下很正常。"福州67岁的老张(化名)咳嗽、咳痰、气喘好几年了,但他总是不以为然,或者一笑了之。然而,这种看似"正常"的症状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健康危机。
近日,老张到医院检查,不仅查出有严重的慢阻肺,还合并肺癌。“早知道会这样,我就该早点来医院。”老张后悔地说。
一直以为"老烟咳",其实还藏着肺癌
咳嗽、咳痰、气喘,67岁的老张(化名)出现这样的症状有好几年了,但他一直认为自己只是有些"老烟咳",不以为然。症状越来越重,最后连走路都困难,睡觉也没法平卧。
他终于坐不住了,在家人的强烈建议下到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呼吸内科就诊。林秀华副主任医师通过详细问诊及完善胸部CT、肺功能等相关检查,发现老张不仅患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俗称"慢阻肺"),很可能合并肺癌。
肺癌的确诊需要有病理结果,可是老张此时已无法平躺,无法耐受气管镜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医生只好给他安排PET-CT检查,在其左侧锁骨上窝发现了一个结节。结或最大直径虽仅约0.9cm,但PET显像提示转移可能。医生在床边彩超引导下为老张进行左锁骨上窝淋巴结穿刺,最终,病理提示转移性低分化癌;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肺腺癌伴局灶鳞状上皮分化;基因检测提示EML4-ALK融合突变。
共病兼治,病灶缩小活动能力提高
明确诊断后,林秀华团队给老张采取了“共病兼治”、“癌肺同治”策略,即,针对肺癌进行靶向治疗,同时予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积极控制慢阻肺。
目前,老张的咳嗽、气喘明显改善,肺功能检查指标好转,复查胸部CT提示,左上肺病灶明显缩小,双肺小叶间隔增厚大部分吸收。同时,老张的活动耐力也明显提高,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林秀华还提醒,慢阻肺合并肺癌的患者,往往肺功能差,同时存在肺气肿、肺大疱,在行气管镜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前应充分评估风险,治疗时要采取“癌肺同治”策略”,以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两者互为危险因素,要同防同治要戒烟
“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者可互为危险因素。”林秀华介绍,约40%~70%的肺癌患者合并慢阻肺,每年约0.8%~2.7%的慢阻肺患者发生肺癌。
因此,高危人群要定期筛查,需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筛查,实现早期诊断。并重视肺功能的检查,通过监测肺功能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改善预后。
“戒烟是预防肺癌和慢阻肺进展和提高生存率的最有效干预措施,”林秀华副主任医师强调道,抗肿瘤治疗同时进行慢阻肺标准化治疗,需要区分主次矛盾,大部分情况下肺癌为主要矛盾,但在疾病的某个阶段,合并症亦需要紧急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肺癌和慢阻肺患者的高危人群
1.吸烟者,且两者风险随吸烟量和吸烟年限增加而增加。
2.大气污染:如粒子物(PM)污染、生物燃料烟雾或二手烟暴露以及有害气体污染(例如臭氧)。
3.职业性粉尘接触(如煤矿工人、建筑工人等)。
4.既往肺部疾病史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结核病等。
肺癌合并慢阻肺的检查
1.肺癌筛查
存在肺癌高危因素的慢阻肺患者,需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筛查,高龄和吸烟始终是肺癌筛查的重要考虑指标。
2.肺功能检查
肺癌患者应及早进行肺功能检查,排除合并慢阻肺的情况或实现慢阻肺的早期诊断。
3.动态监测
肺通气功能检查应在治疗前、每完成2个疗程的药物治疗后(或至少3个月)。对于合并中重度慢阻肺的患者,在行肺通气功能检测同时应加做弥散功能检测。
编辑:魏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