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胡婷婷 黄永欣 池修铭 林歆瑞 俞兴鑫 文/直播
近期,支原体肺炎、红眼病、咽喉炎等各类疾病的发病数均在上升,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有不少“神兽”变得病恹恹的。发热、咳嗽、眼睛红肿、腹泻……班上有一个学生生病,其他同学纷纷跟着“中招”,家长们也跟着焦虑。
9月26日晚8点,海都直播间邀请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生长发育专家、主任医师葛品,儿童保健中心眼科(福建省级儿童眼保健中心)专家、副主任医师熊丽春,儿童心理发育专家、副主任医师钱沁芳等三位省内权威儿保专家,在线上为家长科普“孩子上学期间容易得什么病?”“为什么孩子一到开学就生病?”“如何破解开学就生病的‘魔咒’?”直播受到众多家长的欢迎,纷纷在留言区留言,诉说自家“神兽”开学后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位专家一一支招。
如果您家孩子也有关于生长发育、心理发育、眼保健方面的问题,或者想关注孩子“开学综合症”的表现,可扫描下面二维码进入本次直播间进行回看。
支原体善于“伪装”,感染后病程较长
“支原体感染,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但有一点不同的是,支原体感染病程较长。”直播中,葛品主任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开学季比较流行的疾病“支原体感染”。葛品主任说,支原体善于“伪装”,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包括咳嗽、发热等。但有区别的是,支原体感染病程较长。比如说流感或者其他病毒感染造成的肺炎,均会有自限性,一般一个礼拜便会好转。那如果是支原体感染的话,如果一直不干预,有可能两、三个礼拜都不见好转,症状可能还会加重。此外,支原体感染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感染群体多为学龄前后的孩子,多有聚集性感染表现。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感染支原体肺炎,尽量做到单独隔离,并且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手卫生,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随后,熊丽春主任也为家长们讲解了如何防治流行疾病“红眼病”。熊丽春主任介绍,红眼病传染性非常强,潜伏期大概是18~48小时,因此患病儿童一定要隔离,并且注意洗手。(9月15日,海都报针对红眼病进行了详细报道,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回看。)
“一开学就生病”,也有可能是孩子心理问题
为什么孩子一开学就生病?葛品主任说,秋天气温起伏不定,昼夜温差较大,空气异常干燥,十分适合病毒繁殖,接下去可能迎来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季;加之孩子进入学校,便会形成聚集,一起玩耍打闹传染途径增多,传染人数便随之增多。
此外,开学之后,很多孩子除了身体不适外,心理上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不少孩子一上学便出现头痛、犯困,上课走神等现象。钱沁芳主任作为儿童心理发育专家,提醒家长说,这种情况应该是孩子心理行为发育存在问题,可能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不同年龄症状有差异性,核心症状是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建议如果有类似现象的孩子,尽快到儿童心理保健科、发育行为儿科就诊评估。
儿童生长发育、心理发育、眼保健,家长均要关注
如今,很多家长仍不够重视儿童保健,或者不知道在保健的过程中应关注哪些重点,而等到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后,便晚了。在这场直播中,三位专家就家长的困惑,分别从生长发育、心理发育、眼保健方面为家长进行了重点科普。
(1)儿童生长发育有“黄金窗口期”
“平时家长经常问到,就是我怎么知道我孩子长得到底好还是不好?”葛品主任介绍说,从体格发育来说,从出生一直到停止生长,都是最佳发育时间。一般女孩子14岁,男孩子16岁就进入相对的生长静止期。孩子的生长发育不走回头路,家长可以关注一下不同年龄段的生长速度。比如说足月出生的孩子,平均身高估计是50公分左右,男孩子3.3公斤,女孩子3.2公斤。在头3个月,大概一个月长1公斤、4公分;4-6个月开始减半,一个月长0.5公斤、2公分;7-12个月又减半,每个月长0.25公斤、1公分,基本上到1岁的时候,体重接近出生体重的3倍,身高增长25到27公分左右。
1岁-2岁,每年长2-3公斤、10-12公分;2岁-3岁,每年长2公斤、8-9公分;从3岁一直到青春期前(女孩3岁-10岁/12岁、男孩3岁-12/14岁)会进入稳定的生长过程,每年长2公斤、5-7公分;再然后,孩子进入青春期,青春期大概都有三年,女孩子每年长8公分、男孩子每年长10-11公分。家长如果发现孩子低于或高于这个数据,都有可能存在问题,及时至医院就诊治疗。
(2)0-6岁儿童,眼疾病常“静悄悄”
在直播中,有位刚出生不到3个月的宝宝家长问,自己家的宝宝的眼睛看上去很明亮,人见人夸,是不是不用做眼保健了?熊丽春主任则提醒说,0-6岁儿童中,许多影响视力的眼病,从眼睛表面看是正常的,但是实际可能存在致盲性眼病。比如位置比较靠后的先天性白内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青光眼和其他先天性眼底病。可能致盲,但眼外观看都没有异常;弱视、高度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等,眼外观正常,但可能需要治疗。
(3)孩子会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可能和家长养育有关
钱沁芳主任则在直播间内,为家长们科普了部分家庭关系紧张的个中缘由。钱主任说,有的孩子在家中被长辈过于溺爱,任何要求均需要满足,常常便出现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则。有些孩子则在心理行为发育的关键期,缺乏回应性照护,失去早期学习的机会,接触过多电子产品,也会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况。还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于严厉,经常责备他,让孩子从小就缺乏自信。这些情况都有可能令孩子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况,钱主任建议,孩子一旦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尽早去医院儿童心理保健科或专业机构做全面发育行为评估,专业医生根据孩子实际发育水平制订孩子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情绪社会性这5个领域的家庭养育规划。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