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新闻详情

糖尿病这些常见误区要当心!

2023-11-21 来源:智慧海都

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已高达11.9%。长期慢性的高血糖,可导致眼、神经、肾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的损害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糖尿病的科普知识越来越普及,但依旧有很多人对糖尿病存在着不少误解。下面这些常见误区你都避开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正确面对糖尿病吧!


误!糖尿病一定会遗传


不一定!父母有糖尿病,其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升高,属于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但是,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遗传因素的贡献是有限的,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后天的环境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当其冲,有遗传易感性不可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远离糖尿病。


误!少吃糖就一定不得糖尿病


错!糖尿病与吃糖并无直接关系,多吃糖未必得糖尿病,少吃糖未必不得。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酗酒等诸多因素有关,简单来说是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胰岛功能好,摄入再多的糖也可以有效利用,血糖也不会升高。反之,若因多种原因导致胰岛功能异常,则少吃甚至不吃糖,也会有糖尿病的发生。想不得糖尿病,只少吃糖肯定是不行的。


图片


误!只有胖子才会得糖尿病


不一定!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几率确实要更大一些,尤其是腹型肥胖者。但这并不等同于只有肥胖者才患糖尿病。如果瘦人有其他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也一样可能患糖尿病。而且患糖尿病的瘦人不在少数,糖尿病更青睐胖子,但对瘦子也不嫌弃。预防糖尿病,人人有责,无论胖瘦 。

 图片


误!儿童糖尿病都是1型糖尿病


错!儿童糖尿病患者中确实大多为1型糖尿病。但近些年罹患2型糖尿病的儿童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常进食高脂肪高糖类高热量快餐食品和大量含糖饮料、喜欢长时间静坐看电视或玩游戏、活动少、肥胖等因素有关。2型糖尿病已成世界上很多国家儿童的一种流行病,各国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我国儿童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也在逐渐攀升。

图片


误!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吃甜食和水果了


并不是!糖尿病患者在合理控制总热量和均衡营养前提下,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是绝对禁忌的。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只要合理控制好总量,是可以适度摄取的。但切记千万不要吃多,可作为加餐,放在两次正餐之间食用。可优选升糖指数较低(GI<55)的水果,如苹果、梨、樱桃、草莓、哈密瓜、桃等。

图片


误!糖尿病人不能喝粥


错!糖尿病患者当然可以喝粥,但需掌握一些技巧。喝粥确实影响血糖,但影响相对短暂。喝粥后,血糖升高速度快,但下降的速度也快。推荐的喝粥技巧:少喝纯米粥;煮粥时加一些豆类或杂粮;别煮时间太长;放凉再喝;搭配蛋白类和蔬菜类食材一起食用;先吃菜再喝粥;限量喝粥,放慢进食速度慢慢喝,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变化;接受胰岛素或促泌剂治疗者谨防低血糖。血糖居高不下或波动幅度较大时,谨慎喝粥。


误!“无糖食品”可以随意吃


不可以!无糖食品≠不含糖。无糖食品虽然在生产中没有添加蔗糖等精制糖,但很多无糖食品本身依然含有大量淀粉,会在体内逐渐分解为葡萄糖。无糖食品不可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糖尿病人如果吃多了血糖同样会升高。可以吃,但不可以多吃,有糖无糖是相对的,不要被表面的名称或概念所迷惑。

 图片


误!喝酒降血糖,可以长期喝酒


不可以!糖尿病人饮酒会可导致低血糖,尤其当空腹饮酒时。特别是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治疗者,低血糖危害更大,甚至会危及生命。酒精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长期过量饮酒显著增加患糖尿病风险。糖尿病患者过量饮酒,也会增加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疾病、胃肠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和老年痴呆等的风险。糖尿病患者最好忌酒。

 图片


误!血糖高无症状,可以不吃药


大错特错!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高血糖,不管有没有症状,都会促进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高血糖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几乎没有死角。无症状不代表没问题。


误!药吃多了不好,血糖正常就可以停药了


错!糖尿病是终身疾病,需要终身治疗。血糖正常或平稳一段时间时,医生可以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切忌自行停药,导致血糖波动,增加胰岛细胞的损伤,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


误!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


错!血糖并不是越低越好,而应该平稳降糖,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范围内。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目标<10mmol/L,HbA1c<7.0%,认为控制良好。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应根据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也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算糖尿病,但如果不干预,很容易发展成为糖尿病。

 图片


误!得了糖尿病就活不长


不一定!这取决于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如果长期控制不佳,会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成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但若控制得当,糖尿病人照样可以健康长寿。

误!年轻人不得糖尿病


并不是!如今糖尿病已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也需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定期体检有助于糖尿病的及早发现和治疗。

图片


误!糖尿病一定得打胰岛素


并不是!常见的胰岛素分型是1型和2型,1型糖尿病的患者因为胰岛细胞不能或者只能分泌少许的胰岛素,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所以1型糖尿病的患者必须打胰岛素。而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并不低,他们的血糖控制不好是因为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弱了。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最初是建议药物治疗的,有些药物可以让体内组织对胰岛素更“敏感”,也就增强了血糖的调节能力。此外,2型糖尿病十分重视生活习惯的管理,减少压力、调整饮食、运动都是治疗的“法宝”,所以治疗时应该优先选择这些方式,而不是胰岛素。


误!保健品能治愈糖尿病


错!你可能会在一些地方看到广告,宣传他们的产品能够“药到病除”,于是不禁心动了。但就目前而言,糖尿病最理想的状态,是可以脱离药物和胰岛素,这是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能达到糖尿病缓解状态,但这并不代表着糖尿病完全治愈,这也是国际上的共识,糖尿病目前尚无法治愈,如果有听说能治愈糖尿病的所谓保健品,请大家不要轻信。如果患了糖尿病,及时到正规医院遵医嘱治疗。


糖尿病缓解状态:

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误!得了糖尿病就会失明、截肢


并不是!糖尿病患者肯定会担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确,如果血糖不加以控制、任由发展,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就会增加。但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习惯调整+药物治疗是关键。尤其是糖尿病多年、合并其他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更要注意防治并发症。

图片


来源:福州疾控

编辑:梁渠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