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胡婷婷
年关将至,中国烟火气最醇厚的时节莫过于腊味,丰富多样的腊味不仅是美食,更是中国各地深厚的文化印记。然而,腊味致胃癌的传言,令大家对它又爱又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发布的致癌清单中,中式咸鱼、腊肉等均在Ⅰ类致癌物之列。大家还能愉快地吃腊味吗?腊味食品一定会导致癌症吗?海都记者邀请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李平教授来解答。
问:腊味食品一定会导致癌症吗?
“答案是否定的。”李平教授说,不可否认,在烟熏和腌制的食品,包括腊味中,的确存在一些可能增加某些癌症风险的物质,如亚硝酸盐、多环芳烃等,但是,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危言耸听。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特定的腊味食品会直接导致癌症。很多研究都是基于人群研究,看的是食用这类食品的频率和癌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一项评估报告指出,每日摄入50克加工肉制品(例如腊肠、火腿等),可能会使患大肠癌的风险增加18%。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食用这类食品的人都会患癌,只是说他们的风险可能会相对较高。此外,食品的加工方式、食用的频率、个体的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等都会影响到癌症风险。
问:腊味中有哪些物质和癌症相关?
1.亚硝酸盐
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防腐剂,亚硝酸盐被广泛应用于腊味等加工肉制品的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可以与胃里的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已知的强致癌物质,可能引发胃癌等多种癌症。此外,亚硝酸盐还能对人体的胃黏膜造成直接的损伤,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使胃黏膜变薄,增加胃癌的风险。
2. 多环芳烃
在腊味等烟熏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多环芳烃,这些物质对人体有毒,其中一部分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人类致癌物质如“苯并芘”。
3.脂肪酸
腊味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包括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过量摄入这些脂肪酸,尤其是动物性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被认为可能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动物性饱和脂肪酸可能刺激胃酸的分泌,长期过量的胃酸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反式脂肪酸在体内可以引起炎症反应,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胃癌。
问:腊味究竟要如何吃,才能更健康?
李平教授介绍,寒冬腊味香,老百姓无“腊”不欢。想解馋又怕致癌,以下建议可以让大家吃腊味吃得更健康、更放心。
1. 适量食用:由于腊味中的热量和脂肪含量较高,因此建议适量食用,避免过量。
2. 搭配蔬菜:食用腊味时,可以搭配一些蔬菜一起烹饪,这样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保护肠道健康。蔬菜中富含的维生素C、维生素E、番茄红素、花青素等物质有助于清除亚硝酸盐,并阻断它与胺类物质合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3.烹饪方式:食用之前用水彻底清洗一遍,并充分浸泡,在减少盐分的同时还能帮助去除腊味表面的部分致癌物腊味,烹饪时最好选择炖、煮、蒸等健康的烹饪方式,避免烧烤和油炸,以减少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的产生。
4. 注意保存:腊味需要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并且应在购买后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储存。
5. 控制盐摄入:由于腊味中含有较多的盐,因此在食用腊味的同时,应注意控制其他食物中的盐分摄入,避免总体盐摄入过多。
此外,李平教授提醒,孕妇、儿童、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患者、肾病患者、肥胖人士,为了健康考虑,应尽可能不食用腊味。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