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新闻详情

听力损失影响老年人健康,出现症状应尽早佩戴助听器

2024-03-04 来源:原创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3月3日,

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

专家提醒:

听力损失影响老年人健康,

应定期筛查听力,

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医生,我们家老爷子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了,性格越来越孤僻,动不动就发脾气。麻烦看看是什么原因……”近日,福州70多岁的王老先生(化名)越来越沉默,总喜欢一个人呆着,家人都担心他抑郁,便带他四处求医,最后发现竟然是得了“老年性耳聋”。


3月3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十二个“世界听力日”,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


专家提醒,老人听力损失不仅严重影响社会交往和生活质量,还可能成为老年痴呆的高危因素。 建议老年人要定期查听力,出现听力损失要积极寻求帮助。


出现3个症状,可能得了“老年性耳聋”


60岁以上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因素、噪声损伤、耳毒性药物以及代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往往会出现听觉功能下降,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老年性耳聋,也就是自然老化导致的听力下降。这部分听障老人占到了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50%左右。


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吴丽华介绍,老年性耳聋的3个主要症状包括:


1、 听力损失:也就是听力下降,表现为老人听不见别人讲话,重复性提问等。


2、 言语识别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听得见但听不清,或者轻声听不清,大声又嫌吵。


3、 耳鸣:主要表现为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响声。出现上面这些情况就要引起重视,到医院做个听力检测。


尽早佩戴助听器,延缓听力损失进程


医生为患者试戴助听器


“老年人在听力下降的初期,往往不太重视,等到有交流障碍了才去检查,此时听力损伤已经比较严重了。”吴丽华医师说,老人听力损失不仅妨碍沟通和认知,从而并发抑郁、孤独、焦虑、疲塌等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而且现已公认听力损失是老年痴呆的独立高危因素。因此,听障老人必须改变“耳不闻,心不烦”自我放弃的错误思维,积极寻求帮助;家人一旦发现老人听力下降,要及时鼓励并陪伴老人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积极干预。


虽然老年性耳聋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但是可以借助助听装置(如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去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而有效地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展。其中,助听器是目前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最实用、最有效的听力补偿与康复手段,能够通过声音的刺激来提升大脑对声音的敏感度,从而提高言语的识别率。


提醒:加强慢病管理,有助于保护听力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耳聋和听力损失》表明,有50%的听力损失患者是可以通过卫生措施进行有效预防的。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保护听力,可以有效预防听力损失的发生,延缓听力损失的出现。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听力损失呢?吴丽华医师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远离噪声,切忌经常掏耳朵,如果操作不当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或者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2、加强对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管理。


3、减少危险因素也是预防听力损失的重要手段:包括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避免噪声损伤,如避免突然爆炸等噪音,避免电视、收音机等娱乐性噪音等。



编辑:丁小燕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