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最近,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来了一位80岁的老大爷,老人家奔波了300多公里,就是为了找该院神经外科林海主任用微创手术为他治疗三叉神经痛。
据介绍,三叉神经痛因顽固、剧烈疼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当保守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时,可考虑外科治疗。其中,球囊压迫术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的患者。
三叉神经反复痛,吃饭睡觉都受影响
据介绍,老大爷一年前开始出现左侧面部疼痛,不敢吃饭、刷牙,日渐消瘦,曾到多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经过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作,吃饭、睡觉、洗脸都受到很大影响。
老人的儿女了解到,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很有经验,便陪着他从老家赶到福州来就诊。完善检查后,林海主任认为老大爷适合“针眼手术”——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
手术半小时完成,当天面部疼痛就消失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正式开始。林海主任团队精准定位并穿刺颅底的卵圆孔,经穿刺针将球囊导管置入一定的深度(三叉神经半月结),随后将造影剂注入球囊中,在X线透视下,球囊充盈至“梨形”,并持续压迫1.5—2分钟。
手术影像示意图
球囊压迫完成后将造影剂抽出,拔除穿刺针及球囊导管,接下来就是等待病人麻醉清醒。整个手术历经半小时,整个操作只在患者脸部留下一个针眼,几天后痂皮脱落后完全看不出来。
手术当天,老大爷面部的疼痛便消失了。术后第二天,便面带笑容地办理了出院手续。
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微创手术“镇痛”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林海主任介绍,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年龄多在 50~ 80 岁之间,年发病率约为12.6/1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在逐年增高,是折磨中老年病人常见的疼痛性疾病。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依据有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如肿瘤压迫和/或病毒感染等)分为继发性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须针对肿瘤等病因进行原发病治疗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首选口服抗惊厥药进行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时,外科治疗也是治疗方案。
目前,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主要分为两大类:射频(干扰或破坏神经)或非射频(减轻血管对神经的压力)。其中,开颅微血管减压术和球囊压迫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案,但开颅微血管减压术为侵袭性开颅手术,风险高,费用大,并发症多,且不易被病人及家属接受。球囊压迫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费用较低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适合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的患者。目前,省二医院神经外科已完成多例此类手术。
科普知多一点
哪些情况会诱发三叉神经痛?
1、不善待疼痛触发点:在面部都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的“触发点”,稍不留意就会触动引发疼痛,并放射到全身。人们“触发点”的位置、大小各不相同,甚至小到一个点或一根胡须,大多分布在嘴唇、鼻翼、脸颊、口角、舌头和眼睛等处。同时,气候变化也是三叉神经痛(有时也称“脸痛”)的易发因素,或被风吹着,或是乍热乍寒,都可使疼痛加剧。
2、精神刺激:精神刺激是诱发三叉神经痛(有时也称“脸痛”)的重要因素。有少数患者因为情绪和心情上放不开,整天眉头紧锁,为可能要到来的头痛提心吊胆,结果是造成肝郁气滞,郁久化火,上扰脑窍,而导致疼痛发作。在同样疼痛刺激作用下,情绪镇静者比情绪紧张者对疼痛的感觉要小,疼痛反应轻。
3、刺激性食物所致:过冷过热,或是刺激性的食物也会成为三叉神经痛(有时也称“脸痛”)的诱因。
预防三叉神经痛,可以这样做
1、避免诱发因素,不用冷水或非常热的水洗脸。
2、进食柔软易吞咽的食物,尽量避免用疼痛一侧咀嚼。
3、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三叉神经痛治疗药物。
4、药物效果不佳时尽早手术。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