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浙江的刘女士(化名),因自幼患有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经历了6次手术,还接受了右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情仍得到有效控制,关节疼痛、行走困难,令她的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为此,她远道来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以下简称:华山医院福建医院),该院骨关节感染诊疗中心团队通过创新术式彻底清理感染病灶后,通过翻修手术,终于让她摆脱了30多年病痛。
刘女士今年37岁,很小的时候就发现患有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并为此经历了6次手术,但始终未能摆脱困境。2022年,她还接受了右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然而术后的持续期抗感染治疗并未让她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高烧不退,剧烈的疼痛让她举步维艰,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女士的家人通过一位上海知名专家得知,位于福州的华山医院福建医院是全国知名的骨关节感染诊疗中心之一,骨科主任张文明教授团队已经救治过上百个类似她这种情况的患者。于是,刘女士和家人驱车来榕就诊。
张文明教授介绍,化脓性髋关节炎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关节炎,它是由于细菌感染后,细菌进入了髋关节,而髋关节内没有血液循环,导致髋关节里面出现了炎症的反应,而引起了关节里面的破坏。
通过超声引导穿刺、微生物培养等方式,医生发现导致刘女士感染的是“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这是一种对常用抗生素具有高度耐药性的细菌,被称为“球菌之王”,治疗难度很大。
面对这一挑战,团队组织了麻醉科、感染科、微生物室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并为刘女士制定了个体化的手术和抗感染方案。术中,医生们先取出受感染的关节假体,彻底清理感染病灶,还采用医院首创的“关节假体型骨水泥间隔器植入术”,不仅让植入的骨水泥持续发挥抗感染作用,还可以让患者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
手术很成功,回病房时刘女士已经可以在床上自如活动和进食,术后第二天已经可以搀扶下地行走。
▲清创翻修手术前(左图)、后(右图)的双髋正位X线片对比
经过规范的抗感染治疗与随访,刘女士的感染已完全控制。为了获得更好、更持久的关节功能,刘女士按计划于2023年底再次入院,进行二期翻修手术。
刘女士的髋关节骨骼发育不佳,再加上数次清创和翻修手术,残存骨量极少,此次翻修重建手术,可谓如履薄冰。团队以高超的技术与精细化围手术期管理,最终顺利完成翻修手术。
▲二期翻修术后双髋正位X线片
另据介绍,由于是跨省诊疗,地理距离的限制,刘女士无法定时复诊。黄子达副主任医师定期通过微信和电话动态指导她在当地进行抽血化验、拍片,还根据她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功能康复训练计划。如今,刘女士已经能够完全脱拐,行走自如。日前,为了表达对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关节外科医护团队的感谢,她和家人特意寄给医护团队来了感谢信。
张文明主任介绍,与其他外科手术相似,很小一部分病人手术后可能出现关节部位感染的少见并发症,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这种感染可能由细菌或真菌引起,导致关节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人工关节感染虽然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但仍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手术前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手术部位。活动便利的患者最好在手术前进行全身沐浴。
▶注意术后护理:遵循医嘱进行伤口护理,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预防血源性感染:在进行牙科治疗等可能导致血源性感染的医疗操作前后,适时使用抗生素;在发生全身其他部位严重感染时及时就医,减少血源性感染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控制血糖,增强免疫力。
专家还提醒,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一旦发生感染,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干预(在多数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来清除感染组织,甚至更换人工关节)等。
编辑:梁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