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遇到挫折
不可以放弃?”
“为什么要咬紧牙关
学会面对?”
……
孩子也只是孩子
面对挫折的
突发性、错综复杂性
自然会囿于负面情绪
福建省福州则徐中学
心理教师郑璐萦
和你聊聊
如何引导孩子
描述挫折、正视挫折
内容要点
问: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放弃,在引导方法上,我们可以如何打开思路?
1.认可孩子的情绪
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面对挫折,很自然地会产生负面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宣泄。但是,作为成年人,我们有足够的经验、耐心以及应变能力,而对于孩子来说,挫折的突发性、错综复杂性往往会让孩子不自觉囿于负面情绪之中。
因此,我们可以做好的第一件事就是接纳、认可孩子的情绪,向孩子展现面对挫折,可以如何自主调节心态,鼓励孩子试着解释当前的情况,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在每一次尝试中逐渐突破对挫折的恐惧和不自信,积累应对经验。
2.深呼吸
深呼吸很简单,也很有效,当我们专注于吸气、呼气的往复,直到心率逐渐放缓,我们的大脑才能回到理智脑,去搜索可以应对的措施。在专注于观察学习的年纪,我们如何向孩子展现我们应对挫折的态度和能力是很重要的,挫折并不可怕,当孩子证实了我们的应对能力,这无疑对孩子也是一种正强化。
3.鼓励孩子视挫折为学习,拥有成长型心态
我们也可以告诉孩子,遭遇挫折意味着我们正在学习,因为学习的是新事物,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平常心来看待挫折、拥有成长型心态。比如,家长在工作中的某件事有所疏漏,可以这样自我调节并给孩子做示范:“这次的经历也是一种经验,人还是得向前看,我感觉我下回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4.正确看待孩子的挫折
首先,正确看待孩子的挫折,意味着我们真正需要培养的是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而不是获取成功的技能。澄清目标,孩子才能在努力的过程中感到更加自在。比如,当孩子总是把同一类题型做错,父母首先要转变心态,告诉自己:“我不需要教会孩子如何保证做对,我需要教给孩子是——如何在做题的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5.分享自己的挫折
家长可以跟孩子讲讲自己过去遭遇挫折时的一些经历,甚至可以聊聊当下正遭遇的困境,让孩子意识到,大人面对挫折时也会如临大敌,情急之下也会慌不择路,通过分享自己应对挫折的经验,提升孩子的抗挫折力。
来源:海峡教育报
编辑:戴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