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就读于福州第三中学的钟子谦同学分别收到清华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被榕城家长们誉为“钟神”,媒体也曾多次报道钟子谦的故事。
子谦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坚持写日记,记录子谦成长的点滴,受智慧海都APP教育频道的邀请,她整理了自己于子谦幼儿到高中毕业期间所写的育儿日记,汇编成十一个主题篇章,讲述福州一个普通家庭的育儿故事,唯愿带给广大读者些许启迪和力量。
追梦之路是布满荆棘的,是坎坷艰辛的,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信息学竞赛与其他的学科竞赛相比,相对更复杂些,有些家长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一年要参加多项的信息学竞赛活动,也有些家长想知道根据自己孩子现有的水平应该参加哪些比赛合适。
信息学的赛事主要有,CSP-J/S(非专业级的软件能力认证,分入门组和提高组,两组的赛程均分为初赛和复赛)、NOIP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 NOI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WC(全国冬令营)、CTSC (全国精英赛、国家队选拔赛)、 APIO (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赛)、IOI(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信息学国内最重要官方赛事是:NOIP(省级联赛)、 NOI(全国信息学竞赛),现在NOIP之前有CSP-J/S,形成三大信息学赛事。其中CSP-J/S分为入门组和提高组。入门组主要针对初中生(允许水平高的小学生参加),提高组主要针对高中生,CSP-J/S 分为初赛和复赛两轮。NOIP分为普及组和提高组,每组都分成两轮,初赛和复赛。全国决赛(也称国赛NOI),国赛是oi选手最重视的,选手是经过省队选拔产生的各省省队成员,国赛的赛制和NOIP提高组复赛相似,也是2天,每天3题5小时,但其难度比起联赛要大得多,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国赛的奖项评定是根据参赛选手比例来划定一二三等奖分数线,其中前50名选手成为国家集训队队员,可获保送清北。其他获奖选手可通过“强基计划”等,获得高考降分等优惠条件(这个优惠每年都有所变化)。信息学其他的官方赛事还有:全国冬令营(也称冬令营WC),是国家集训队50进15(预备队)的一场比赛,各省优秀选手也可以作为非正式选手参加;国家队选拔赛暨精英赛(也称精英赛CTSC),是国家集训队15进4(国家队)的比赛,难度很大,各省优秀选手也可以作为非正式选手参加。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赛(也称亚太赛APIO),该比赛参加门槛较低,由各教练推荐参加,其难度也较低,采用的是ACM赛制(比赛中就可以得知自己的得分)。
信息学国际竞赛IOI,是中学生信息学竞赛的最高峰。经过各省省队选拔出省队队员,参加全国NOI赛,产生信息学国家集训队50人,国家集训队队员经过多轮选拔产生15名预备队员、又经过国家队选拔赛CTSC产生6名候选队员,最后经过论文答辩等产生信息学国家队4名,代表中国参加IOI信息学国际比赛。
子谦2013年5-6月份开始信息学的学习,半年后的2013年11月子谦获得信息学联赛普级组一等奖(大约排在福建省普级组的20+名),小学生获此奖项,这在当时福州信息学竞赛圈里有不小的。这也给子谦继续学习信息学带来很大信心。这么短的时间能取得好成绩,除了孩子有浓厚的兴趣和较好的数学基础,重要的是福州三中信息学课外班宋老师和魏老师的科学指导,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2014年子谦进入信息学高中组的学习,师从黄志刚老师,2015年获得提高组一等奖,这是子谦参加信息学竞赛中获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奖项。
孩子们在参加官方的赛事之余,还会参加一些非官方的赛事,例如百度之星、美团CodeM、字节跳动ByteDance冬令营和清华算协Code+编程大赛等,这些比赛基本是以高中或大学生为主的,获奖选手有机会获得丰厚的奖金或奖品。2018年7月,子谦与福州三中的弈学长都参加了美团CodeM总决赛,弈学长获冠军、子谦获亚军,分别10万和5万元的奖金,冠亚军同时在一所学校,真是意外的惊喜。一年一度的“百度之星”大赛子谦参加过几次,有两次没有获奖,最好的一次是2020年参加的第16届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子谦获得了第二名。
在这些非官方的,无年龄限制的赛事上,常常能看到不少信息学界的大佬们,子谦从膜拜到与他们同台竞技,可以说一场场比赛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
编辑:丁小燕